第07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给“特殊”孩子一个温馨港湾
黄鑫:守护首都西南“生命线”的水务人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年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特殊”孩子一个温馨港湾
——记房山区良乡双语幼儿园园长耿红梅
 

她是房山区人大代表,在区两会上建议的“要强化特殊困境儿童群体家庭教育支持服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她自出资金筹办良乡双语幼儿园,无偿资助30余名孤残幼儿入园;她志愿担任房山区儿童福利院院长,带领双语幼儿园志愿者参与福利院共建,为孩子们弥补残缺的爱;她是房山区宜春家庭建设促进会负责人,让废弃厂房变身社区居民的“休闲驿站”……她就是房山区良乡双语幼儿园园长耿红梅。

育人目标:为孩子筑“成才摇篮”

冬日的阳光,洒在房山区良乡双语幼儿园的院落里,与摆放在走廊上孩子们亲手绘制的漫画和制作的工艺品遥相呼应,让安静的园内充满温馨与童趣。

每次在院门口迎接和送完孩子,耿红梅都会默默地看一会这些绘画、小工艺品,“在孩子们用心制作的作品面前驻足,你会忽然让自己的心宁静下来,在灵魂深处回味、重温自己从事教育的初心。”耿红梅说。

跟随耿红梅的脚步,记者在园内看到,在水墨画、水粉画、线描画等美术兴趣班上,孩子们在信手涂鸦中表达着自己的情感,享受着创作的愉快;在古筝、二胡等乐器兴趣班上,孩子们在旋律、节奏中插上想象的翅膀,放飞音乐的灵性;在手工制作坊里,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动手自制玩具。

当记者问到为何设立如此多的兴趣班课程时,耿红梅坦言,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长大的,所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自立自强的精神尤为重要。“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工艺品就是让他们从小就开始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从小就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同时,孩子们会在兴趣和爱好的驱动下,去寻找兴趣知音,结成朋友、相互帮助。”

培养孩子宽阔的胸襟、活跃的思维、好学的态度、文明的行为习惯,具备自信、乐观、大气、充满爱心、不怕挫折的健康人格,这是良乡双语幼儿园的办园宗旨,也是耿红梅孜孜以求的育人目标。在她看来,办教育首先要爱孩子,就要对孩子尊重,这种尊重不仅是观念上的,更是内心和行为上的。 “孩子有差异,但没有差生,每个孩子爆发点不同,有的语言发展好,有的动手能力强,老师要尊重并善于发现引导这种差异,孩子做得好不好不要紧,认同与欣赏很重要。”耿红梅说。

“这些作品我要当做‘传家宝’一样保留一辈子 。”耿红梅说。看着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工艺品”,耿红梅的双眼充满了爱意。“等孩子们长大后,在工作、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曲折,他们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绝对不会灰心丧气、半途而废。如此,我们的良苦用心就没有白费。”耿红梅说。

“爱心妈妈”:为“特殊”孩子营造温暖港湾

耿红梅告诉记者,她创办幼儿园就是把爱放大、再放大,去百倍地爱孩子、爱员工、爱他人、爱社会。

良乡双语幼儿园在耿红梅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恰在此时,一群特殊的孩子也走进了耿红梅的视野,从此也走进了她的心。这群特殊的孩子有的没有健康的身体,有的没有完整的家庭,但是孩子们开朗乐观,积极向上。在耿红梅的眼中,这些孩子与其他孩子没有什么不同,虽然儿童福利院能够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是他们依然渴望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渴望更贴近社会,渴望家的温暖。就这样,良乡双语幼儿园成为了这些特殊孩子们的第二个家,耿红梅成了这些特殊孩子们的“爱心妈妈”。

“让这些特殊孩子得到和同龄人一样的关心与关爱,付出多少我都无怨无悔。”耿红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4年,耿红梅受房山区民政局的委托,志愿担任儿童福利院院长一职,她随即成立良乡双语志愿者服务队,带领职工参与到儿童福利院的“模拟家庭”工程中。“除去脑瘫患儿、婴儿外,儿童福利院将正在上学以及有认知能力的孩子,分到若干个大家庭里,而每个家庭有一名男职工和一名女职工,担任‘爸爸’‘妈妈’的角色,孩子们则以兄弟姐妹相称。”耿红梅说。通过这种“模拟家庭”的养育方式,可让孩子们有一个健康的情感发育,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耿红梅管理下的双语实验、双语艺术、双语碧波园一直坚持无偿资助30余名孤残幼儿在良乡双语幼儿园进行学龄前教育,帮扶孤残幼儿进行康复治疗。“双语员工用爱陪伴他们,深入了解他们的情况,并主动与他们谈心,给他们另一个可以依靠的港湾、臂膀。”耿红梅说。

在一整个上午的采访中,凡是谈及她的个人成长历程以及园长工作时,耿红梅的声音很平静。然而,当话题一触及幼儿园中那些活泼可爱的孩子时,她轻柔的语调之中明显多了一些兴奋和激动,仿佛那就是爱的源泉,能给任何细节注入活力。

社区“大管家”:为居民打造“休闲驿站”

作为房山区人大代表,耿红梅还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辖区群众做实事好事。从2016年至今,受北京市房山区拱辰街道办事处的委托,耿红梅帮助运营、管理拱辰街道宜春里社区活动中心,成立了宜春大家庭,成了这里的“大管家”。

这个占地600平方米的社区活动中心原是一座废弃的锅炉房。改造后,这里极具现代风格和文艺特色,设有儿童乐园、舞蹈厅、乒乓球室、老年餐桌、图书室等设施。在进门处的LED屏幕上,还有一张课表:周一上午是亲子课,周二上午是快板,下午是合唱,周三上午是太极棍……这些课程对社区居民都是免费开放的。

“我们是一屋多用,不同时间段穿插不同的课程。”耿红梅告诉记者。一楼的“幼儿活动室”里,四位上了岁数的大妈正在练习朗诵,二楼的“健康小屋”中,一位老伯伯正在测量血压。

她用行动将宜春里社区变成了服务于社区居民、功能齐全、富有文化内涵的“休闲驿站”。

除此之外,为孤寡老人们定时赠送蔬菜;带领职工为久病在床的老人们每天按时上门测量血压;帮助社区内有心理疾病的老人做心理疏导;帮助社区0—3岁的宝宝开设亲子早教课程等,处处留下了耿红梅的身影。在宜春里社区,她成了“红人”,更成了社区居民信赖的“贴心人”。

因为执着的付出,且不计回报。耿红梅先后获得了多项荣誉。她表示,将始终致力于公益事业及学前教育事业,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本报记者 闫长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