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任洁)市教委、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规自委、市住建委日前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学位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16项重点任务,到2025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和接收居住区教育配套中小学150所左右,完成后新增学位16万个左右。
如何做到多渠道增加学位资源供给?《工作方案》给出多项办法:优先保障中小学教育用地,补齐教育设施欠账,到2025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和接收居住区教育配套中小学150所左右,完成后新增学位16万个左右。充分挖掘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支持学校整合校内空间资源,通过各类教室复合利用,增加学位数量,适当扩大班级容量;统筹区域内职业教育、校外教育等资源,积极用于补充中小学学位缺口。
加强学区内、学校间的资源共享,综合考虑小学、初中、高中入学高峰的动态变化,建立各学段用地用房腾挪调配机制,优先保障学位紧张学段的需求,应对不同时期的入学高峰。在学位紧张地区,积极探索通过租赁、购买等方式增加办学空间。支持核心区优质高中学校到平原地区新城和生态涵养区办学,通过寄宿制、跨区招生等方式招收中心城区学生就学。
本市将分区域推进学位建设,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和人口变化,合理规划建设一批中小学。全面补齐海淀山后、丰台河西等地区教育设施短板,大力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城市副中心教育配套保障;加快补齐昌平回天、房山长阳等人口密集地区教育设施缺口。优化乡村学校布局,保障偏远山区低龄儿童就近入学需求。
在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等重点功能区和人才聚集区,规划建设17所左右优质中小学学校。通过“市建共管”或“市建区办”方式,统筹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学校建设,建成后提供优质中小学学位5万个左右。
本市将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根据学位供给情况和户籍等因素,全面推进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入学方式,形成更加公平完善的就近入学规则。严格执行非京籍入学审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