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唱响北京劳动者之歌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京作”家具技艺“鲁班团队”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0年12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京作”家具技艺“鲁班团队”
——记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刘更生创新工作室
刘更生指导徒弟们对椅子座面进行组装
刘更生对雕刻花纹进行检验
刘更生试装家具,调试结构细节。
刘更生对古旧家具进行修复,徒弟们在旁边认真学习。
 

京城家具老店北京金隅集团天坛家具龙顺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的唯一传承单位,北京大工匠刘更生则是这门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如果说以前,因为刘更生创新工作室可以修复、仿制明清家具,而且有凭家具的残破部件一眼断年代的“绝活”而被圈内的人熟知。那么2019年,承揽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天安门城楼木制家具修缮工作的他们彻底被人们所熟识。

近年来,金隅集团工会不断强化创新工作室的管理,通过培养人才、增加投入和建立管理机制等手段,在创新工作室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刘更生创新工作室就是其中代表之一。2016年,在北京市总工会的支持下,金隅集团建立了刘更生创新工作室,工作室的成员们不仅把几近失传的老手艺慢慢“拾”了回来,更依托工作室的管理优势,立项研发、优化工艺,将数控机床切割、标准化工艺、科学配比等创新融入到传统工艺中,让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焕发出了新的魅力。

大胆创新工艺 皇室“烫蜡工艺”再现当代

已经有158年历史的龙顺成,能够走到今天,被百姓所熟知,除了因为它的“皇家气派”“源自宫廷”,更因为其制作人秉持匠人精神与时俱进而传承至今。

据刘更生介绍,传统“京作”硬木表面为“烫蜡工艺”,但目前市面所制作的实木家具多数是喷漆工艺,皇室传统“烫蜡工艺”已多年未见。工作室经过细致研讨后,决定将“烫蜡工艺”作为创新项目的一部分去研究开发。

“传统烫蜡需要一个化蜡池,将固体蜡煮化后淋在家具表面,这样既费时也没有达到‘全封闭’的效果,于是我们决定使用涂蜡后再烫蜡的方法,用工具将蜡烤进木材‘棕眼’里,将起蜡、抖蜡、压蜡等工序逐一进行。”刘更生十分认真地说。

“不同的季节和温度下,川蜡和蜂蜡表现出的性能也不太一样。以前的老师傅是通过经验来进行配比,但我们团队经过专题立项研究,配置出了最优的比例,既能保护家具又能使表面光亮。”刘更生说。

最初,烫蜡出来的产品表面光泽度和手感并没有喷漆的好,显得有些粗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作室成员尝试了多种方法,比如抖蜡的次数、起蜡的手法等都没有达到预期。有位老师傅在一次研讨会上提出加大产品在“白茬”时的光泽度,这样烫蜡出来的产品可能会有好的效果。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工作室成员们开始进行产品打样。产品表面打磨先由3遍提升到6遍再提升到11遍,分别改变每个工序的砂纸打磨型号和次数,这看似简单的一步,师傅们前后调整优化,竟用了半年时间才找到“答案”。

“产品平整光滑部位可以用砂纸打磨,但是雕刻花活部位就不能完整的打磨出来。为此,我们寻遍很多市场,也思考了很多种办法。去年,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时候,了解到‘挫草’这种植物,使用它打磨出来的家具,细节更加生动,不留划痕。”刘更生说。

在“刀尖”上下功夫

一张床面心板节省12万元

“京作”家具多以红木为原材料。根据国家标准,红木的范围共有5属8类,29个主要品种。像人们比较熟悉的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都属于其中。

刘更生介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红木的美和价值,但是作为短时间内不可再生的一种资源,红木的存量越来越少,价格也越来越贵。有几次工作室的研讨会上大家都提出来:“现在党和国家一直在倡导绿色环保理念,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尽可能节省这些宝贵资源。”

“现在市场对名贵木材家具的品相要求比较高,但是市场上的名贵木材少之又少,价格昂贵不说,原木出材率越来越低。”刘更生皱着眉头说,“根据这一情况,我们研发出了‘曲木拼接’技术,尽可能减少红木浪费。即家具板材横向拼接时,接缝处随原木形状弯曲,打破之前木材横向拼接时的直线状态,而且实现了直线拼接拼缝严和花纹纹理一致、板材宽度一致、木材颜色一致等优点。”

刘更生介绍,以紫檀木为例,长度为一米,每使用一道“曲木拼接”节省下来的材料费大致为5000元。仅一张紫檀罗汉床面心板所节省下来的材料费大致为12万元。

除了“曲木拼接”,让刘更生工作室团队自豪的还有他们研发的“线型刀具制作技法”。“现在,市场上一些做‘京作’硬木家具的,特别随意,外观、线条、雕刻好多都是错的。为了纠正这些情况,企业要求工作室对产品外观线条进行分类,制作一批线型刀具,统一外观。”刘更生介绍。

接到这项任务以后,刘更生和工作室成员们一起参考了著名文物专家王世襄先生的著作,以及故宫家具等历史资料,推出中堂、书房、卧室、客厅、实用家具,观赏家具等6套刀具。

“这个创新项目是集设计、研发、制作、试验、投入生产于一体的,过程很考验人。但是刀具使用后,可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机械代替手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所以再苦再累都值得。”刘更生感慨道。

培养技艺传承人

用老手艺擦亮“非遗”品牌

工作室成立以来,为国家重大活动保障和文物保护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完成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国礼、“平安故宫”文物家具修复等国家重点项目。同时,在金隅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龙顺成在人才培养、制度建设、体系运行、课题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工作室积极依托龙顺成“1351”计划,即1个非遗传承代表人、30个传承技艺大师、50个制作技艺骨干和10个管理精英团队的梯队建设规划开展技艺传承,以“师带徒 传帮带”的方式,着力培养龙顺成第六代“京作”技艺传承人,通过鲁班学堂、工匠讲堂、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形式,促进工作室成员整体技能的提升。目前,创新工作室15名成员中,有2人获得“北京工艺大师”称号,3人曾入围“北京市大工匠”比赛决赛,5人参加全国家具雕刻技能竞赛获“工匠之星”铜奖。

除了在企业内部培养专业人才,近几年,工作室还积极办活动、做文创、开网店,让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中国传统红木家具,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室组织开展了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非遗基地文化游等30余场活动,参观人数达千余人次;组织了“鲁班文化节”“‘京作’文化节”等活动,通过活动互动、文化交流等形式,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工作室还研制了鲁班锁、文房四宝、多宝格等木质文创工艺品,以适应年轻人追“国潮”的喜好。

“‘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是金隅龙顺成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我们得把它好好地传承下去。”刘更生说。

工作室简介:

刘更生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隶属于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北京市龙顺成中式家具有限公司。工作室的领军人物刘更生是“京作”硬木家具第五代传承人。工作室主要工作内容为项目研发、技艺传授和文化传播。2017年,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授予刘更生工作室为“京作硬木家具制作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2020年,工作室获评“2019年度市级(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

□本报记者 陈曦/文 万玉藻/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