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人物
3上一版
 
解烦心连民心的“总联络人”
李珊珊:“码农”世界里的巾帼红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0年12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烦心连民心的“总联络人”
——记北京市保障房中心接诉即办平台业务联络员吴雷
 

“您好,请问您对本次诉求的处理是否满意?”听到满意的答复后,吴雷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作为北京市保障房中心接诉即办平台业务“总联络人”,一年来,他和伙伴们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尽最大努力实现居民的每一个合理诉求。截至目前,这个团队已累计签收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网络派单2100余件,有效办结和回访近1800件,平均满意率近90%。

角色转变 开启“听觉盛宴”

一年前的年底,吴雷被调整到一个新的岗位——北京市保障房中心接诉即办平台,成为了这里的一名业务联络员。面对全新的挑战,他铆足了劲头。因为接诉即办平台的日常工作,看似简单,但却不易。虽然出身基层,有近2年的接访经验,但为应对好工作内容的转换,他和5名小伙伴接受了严格的岗前培训。

处理原则、话术标准、办理时限要求……培训中,大家一刻不放松,不断思考研究以便更迅速达到业务要求。“你们听,这个解答细节的表述就不太恰当。”“还真是,有点生硬。”大家边听取办理录音边找问题、查漏洞。经过近一周系统的岗前培训,吴雷和小伙伴们正式进入角色,接入市平台派单系统,就此开启了近365个日夜,7×24小时无缝对接市平台的值守任务。

电话沟通是接诉工作中重要的组成,吴雷将它形容为“听觉盛宴”。“我们接到的电话很丰富,会遇到不同的人,语气、语速、说话方式、表达习惯都不同。有时像汹涌澎湃的摇滚乐,有时是温柔典雅的钢琴曲。面对这些,我们的目标就是当‘演出’结束,观众能满意地走出‘演播大厅’。”吴雷说。

工作中,吴雷和伙伴们坚持从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做起,尽最大努力实现居民的每一个合理诉求。“喂,您好,是李女士吗?”吴雷电话联系的李女士是燕保·马泉营家园的一位公租房租户。不久前,她拨打12345提出了提高租务服务质量的诉求。但因为接待现场的物业工作人员接触岗位不久、业务不熟练,没有准确帮助她解答问题。不仅耽误了居民时间,还引发了居民的不满。

接到该诉求工单后,吴雷立即拨打这位居民的电话。沟通中,他得知李女士是位怀孕8个月的“准妈妈”。他提出了第一个问题:“您来物业办理业务时,现场的工作人员给您拿凳子坐着了么?”在和李女士核实完情况后,他承诺会将事情按照规章制度处理妥当。

吴雷迅速调取现场监控,又和项目工作人员进行了充分核实后。快速形成了详细的文字说明。这时,吴雷再次拨通了李女士的电话。电话中,他不仅将相关情况进行沟通和说明,刚拥有“奶爸”身份的他还和李女士分享了“育儿经”。“您的解答特详细,说话的语气也很亲切,太感谢您啦。”经过半个小时的沟通,李女士的诉求得到了回复。

耐心倾听 把租户当亲人

北京市保障房中心接诉即办分中心的日常工作,除了按照要求完成12345日常工单的办理之外,还提供现场咨询服务。“我们在工作中坚持‘想租户之所求、解租户之所急、排租户之所忧’的服务理念。”吴雷说。在吴雷和伙伴们看来,租户就是亲人。

2019年6月,来访人王女士第一次“登门”就给吴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60多岁的王阿姨一进门就对我说了一句‘小伙子,你坐下。快听阿姨唠叨唠叨。’”吴雷回忆说。随后的20多分钟,王阿姨不间断的介绍了她家的情况。他频频点头,耐心的倾听着。期间,吴雷几次尝试插话,都没成功。“王阿姨没有太多的诉求,就是拿到公租房摇号结果后正在等待工作人员通知选房,但是号码排号靠后,最终能不能入住有点担心。因为惦记这个事,连续好几天都没休息好,她就是想找个人倾诉一下,希望把心中的这些焦虑的情绪疏解一下。”吴雷说。

“小伙子,太好了,阿姨这些担心也有人能听了,跟你聊完心里透亮多了。”王阿姨笑着说。为了能让王阿姨保持乐观心态,吴雷主动提出请她每周来一次,陪她聊聊天。从那天开始,每周三下午,吴雷都提前查询好剩余房源情况。他早早来到门口,迎接王阿姨的到来。通过8周的倾听,王阿姨的情绪逐渐平稳,从前因为惦记排序,晚上入睡难的情况也有所缓解。“小伙子,阿姨家已经接到选房通知了,谢谢你能在阿姨担心的这段时间,听阿姨唠叨,给阿姨宽心。”王阿姨感激地说。

“在诉求人反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从学会倾听开始,懂得倾听中换位思考、倾听中感同身受。这也是北京市保障房中心接诉即办平台对每位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吴雷说。

强化内功 提升矛盾化解能力

在近一年的接诉即办工作开展中,吴雷深刻认识到一个诉求工单处置效果的好坏,不仅仅要看事情本身解没解决,更应该关注的是诉求人从内心是否真正接受了你的处理方案,归根结底还是人与人的沟通。

因保障房中心目前持有运营的公租房里居住的多为本地居民,为了更好地帮助外地籍贯的工作人员适应接诉即办工作,吴雷经常组织他们观看有关基层服务类题材的影视作品。“就是要让大伙儿充分感受北京本地人的日常生活,体会家长里短。通过观看这些影视作品,可以帮助大家探索、发现自主服务的动机,使沟通时的切入点更精准,更让人舒服。”吴雷说。

闲余时间,吴雷组织大家观看《小巷管家》。每天下班,他还会找来一些有关北京人生活的书籍来,边翻边记录,第二天与大家分享交流。这些“功课”逐渐成为接诉即办工作平台工作人员业余交流互动的主要方式。

在吴雷和保障房中心所有的接诉即办人员看来,平日里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能看到诉求人灿烂的笑容和离开时轻快的步伐,“按照工作要求及相关规定,我们一次次上门、一通通电话,真的用实际行动解决诉求人的揪心事后,我们的内心自然‘春暖花开’。”

□本报记者 盛丽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