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情趣
3上一版
 
用诗文深情书写建筑工人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0年12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杨:
用诗文深情书写建筑工人

-《印象三建》内收集了三建55位职工文学作品
-单位阅读书架是张杨午休常去的地方
张杨业余时间练笔写作
《印象三建》出版后给同事签名赠书
张杨(右一)和同事一起推敲作品
 

“这么多年,我一直很喜欢写文、写诗,有诗文相伴的工作生涯,也丰富多了,有趣多了!”北京建工三建公司党群工作部房山区域、涞水联合党支部副书记张杨感慨地对记者说。

2014年8月份,大学毕业的张杨来到了北京建工三建,作为党群工作部的一名职工,一定程度的公文写作能力对他来说很重要,而对于从大学时期就非常喜欢文史哲、喜欢写作的张杨来说,多了更多读书看报写作的实践,大量阅读,写工作汇报工程建设纪实、新闻简讯,编辑企业报纸、微信……张杨写作的能力在不断提升,工作起来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而在工作之余,除了写文章,写诗也成为张杨业余生活的一部分,为此,他专门加入了公司的文学会,和公司里同样爱好文学、爱好写作的同事们凑在一起,组织一些读书活动、创作活动,而他把自己的工作经历融入创作中,创作内容变得厚实丰富起来。

2015年8月底,张杨来到南昌绳金塔文化旅游街区改造工程项目部,开始了他第一次在项目部的生活与工作经历,让他这个一毕业就留在机关总部工作的新人切身体会到了工程建设的艰辛,“形态各异的违章建筑,拆除难度和协调工作量极大,狭小的楼间距使得脚手架搭建困难,大型机械更是无法使用,材料进场后只能靠工人用手推、用肩挑、用滑轮吊运等原始方式运送,而且在住宅改造过程中居民仍正常生活,这使得其中的安全问题和施工难度越发加大……八九月份南昌骄阳似火,大家每天都要顶着酷暑坚守在施工现场,衣衫常常被汗水湿透……”

这段难忘的工作经历让张杨有了蓬勃的创作激情,他经常会创作一些诗句来描述施工的艰辛与不易,最终写成了《绳金塔诗》:“绳金宝塔凌霄汉,永镇江城万民安。飞檐角连风影静,金铃声彻水云寒。……三建铁骑入洪城,五队精兵齐驰援。匠心妙修旧楼阁,砖石巧构江南苑。艰苦鏖战九十日,豫章吉地换新颜。”这些大气酣畅的诗句在工友间不断被传阅赞叹。

北京建工三建公司成立60周年时,公司组织了主题征文活动,张杨围绕这段工作经历写成了《绳金塔往事》,被收录进了《印象三建》这本书中,颇受同事好评。

近些年,清水混凝土作为一种有特色的建筑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群体的拥捧,北京建工三建也修建了很多这样的建筑,还专门成立了清水混凝土创新工作室和清水混凝土分公司,而张杨所在的文学会则围绕着清水混凝土建筑创作了不少诗歌。张杨创作了两首,其中一首是《清水缘》:与君逢京城,君姿悦我颜。清雅兰心质,出尘本自然。倾心十四载,无悔此生缘。永结无情游,精品满江南。另一首是《蚌埠龙湖体育馆赞》:蚌埠龙湖清水砼,再添杰作攀高峰。素朴无华为本色,镂空造型妙相融。厚重坚刚如磐石,气韵生动玉玲珑。匠心凝聚筑精品,浑然一体夺天工!

“我写了这种建筑样式朴实自然的特色,还写了我们三建人打造精品建筑的意志和决心。每一首诗都包含了我对我们三建同事们的热爱和赞叹!”张杨感慨地说。

为了写好旧体诗,张杨看了很多诗词创作方面的书,他说:“诗词创作的过程,很辛苦,字斟句酌,很艰难。但是,经过长时间酝酿推敲,写出一首好诗时,又有发自内心的骄傲和自豪!那种喜悦之情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新岁又至春意浓,春风送暖寄诗情。……如君所愿良人伴,意气风发踏征程。这是有一年春节我创作的一首《新春寄情》,马上又年底了,我们公司的文学会又会组织大家进行一些新春的诗文创作了。每每这个时候,大家聚在一起,共享彼此的诗文,分享彼此的写作心得,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张杨笑着说。

通过诗文创作,张杨在公司交上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平时一起工作,业余时间聚在一起搞搞创作。每一次相聚的时光都非常美妙,而业余生活也在不断创作中越发丰富了。“建筑工人的火热生活带给我很多感触,最终转化为一句句优美的诗,特有成就感。以后我要把自己写的诗词都收集起来,闲暇时间看一看,感觉真的很美好!以后我还会继续努力记录建筑职工的生活,写更多更好的诗文作品!”张杨激动地说。

□本报记者 余翠平/文 孙妍/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