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任洁)记者11月26日从教育部获悉,2012年以来,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全面投入脱贫攻坚战,形成七大类具有高校品牌的中国特色扶贫路径,目前直属高校定点扶贫的所有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
据悉,2012年以来,我国44所综合类和理工科为主的直属高校承担了4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定点扶贫任务,2019年新增20所直属高校参与定点扶贫,加上其余11所承担滇西专项扶贫任务的直属高校,共有75所直属高校全面投入脱贫攻坚战,成为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一支重要力量。
截至目前,直属高校共选派挂职干部800余人次。他们深入贫困地区一线调研考察,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立足贫困县发展短板和需求,直接对接学校资源,落地扶贫项目,提供精准帮扶。
2018年起,教育部组织高校签订定点扶贫责任书,确保帮扶力度不减。各高校自签订定点扶贫责任书以来广泛组织发动校内外各方力量,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2亿元、引进帮扶资金20.5亿元、培训基层干部14.1万人、培训技术人员19.1万人、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5.25亿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12.9亿元。当前,直属高校定点扶贫的所有贫困县现已全部脱贫摘帽。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介绍,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加上14所部省合建高校统筹人才、学科等优势资源,精准对接贫困县实际需求,举全校之力把先进理念、人才、技术、经验等落地到贫困地区,推动各类资金、项目、管理等要素向贫困县聚集,探索形成了教育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文化扶贫等七大类具有高校品牌的中国特色扶贫路径。
在消费扶贫方面,各校通过倡议动员、直播带货等形式,动员广大师生校友积极参与,推动扶贫产品进校园、进食堂。各直属高校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832平台”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6837.1万元,在教育系统消费扶贫平台“e帮扶”购买农产品3200余万元,上线贫困地区农产品4042款,覆盖20个省121个贫困县。
下一步,教育部将指导直属高校在过渡期内把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摆在突出位置,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给予更多后续帮扶支持,增强脱贫稳定性,持续支持脱贫摘帽地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