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和是昌平区派往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的一名挂职干部。自2019年4月挂职以来,他深入调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协助当地找到了一条产业发展带动增收的脱贫路,推动阿鲁科尔沁旗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挂职第一天起,一有时间孙建和便会到当地贫困户家中走访,聊聊家常,听听大家生活中遇到的烦心事和困难事。孙建和告诉记者说:“工作想要顺利推进,帮扶想要精准得力,了解群众真正所需是关键一步。”
“2019年刚来到阿鲁科尔沁旗时,全旗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000多户,20000多人,大部分是因病、因残、因学、因灾致贫。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备,当地很多产业项目发展缓慢,导致就业岗位少,贫困户增收难。”孙建和说。在京蒙两地的帮扶下,来自北京市、昌平区等各方帮扶资金不断注入阿鲁科尔沁旗,为阿鲁科尔沁旗发展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但如何让扶贫协作的每一分钱都能花在刀刃上,花在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上,他思虑再三,开始筹划。
“产业规模化发展是带动当地经济增长最长效的方法。到阿鲁科尔沁旗之后,我和相关负责人一起,针对各苏木乡镇的特点,因地制宜协调筹划了一系列项目。”孙建和说。他的协调筹划工作首先在天山镇太平庄村展开,“当地原本已有基础农业和养殖业,在此基础上利用北京市和昌平区投入的资金帮助当地建设了高标准温室大棚,发展设施农业。今年又用昌平区投入的520多万元增建基础设施,用于养牛发展畜牧业。项目融合在一起,在太平庄村形成完整的乡镇旅游产业链。”孙建和说。
经过两年建设,天山镇太平庄村整体产业发展项目渐成规模,项目的推进给村民收入结构带来不小变化,也推动了村庄的整体发展。“我原来就是种地,现在土地都承包出去了,每年可以拿到土地租金;有了大棚项目后,我来这儿打工,每个月还能多挣3000多元。收入增加了,家里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谈起如今的生活,太平庄村村民魏广山脸上堆满笑容。
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太平庄村村委会主任姚清猛告诉记者,大棚项目的建设壮大了村集体经济,项目设置的公益岗位帮助村民就业增收。“除此之外,今年建设的大棚还给有养殖意愿的村民提供了便利条件,村民可以参与养殖获得收入。而且,项目周边种植玉米,往年的玉米秸秆都浪费了,现在新建的大棚项目可以回收利用,秸秆回收也给当地农户带来了不错的收入。”姚清猛说。
据了解,包括天山镇太平庄村产业发展项目在内,自2019年到阿鲁科尔沁旗挂职以来,在孙建和的协调推动下,阿鲁科尔沁旗共集中建设、精准实施了以设施农业、养殖棚圈、生产车间为主的38个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推动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今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宣布阿鲁科尔沁旗正式退出贫困旗县序列。退出序列不代表脱贫工作止步。我会跟阿鲁科尔沁旗委、旗政府一起继续推进各项目具体落实,保证项目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孙建和说道。
□本报记者 周美玉 通讯员 辛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