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执园林职工妙笔 绘首都绿色新卷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0年1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执园林职工妙笔 绘首都绿色新卷
——记王小平创新工作室
王小平现场指导园林工作人员。
王小平对绿植花卉的品种、外形、习性进行调研。
凭借长期的选种育种经验,任何微小的细节都逃不过王小平的眼睛。
 

曾经的北京,“城是城,林是林”,冬季少绿、夏季少花,想看遍野绿色、满山斑斓,要掰着手指头,挑对季节景点,舟车劳顿去远郊。如今,城里的大小公园树影婆娑,郊野森林五光十色,街头巷尾落英缤纷,漫步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更能纵览二十四节气林窗,领略一派诗意。如今的北京,正向“三季有彩,四季常绿”的宜居之都快速迈步。

从绿起来,到美起来,再到活起来;从人人“香山看红叶”,到家家“山山看红叶”,再到市民“出门见彩叶”。从2016年起,王小平带领着他的创新工作室成员,围绕首都增彩延绿,拿起“画笔”和“调色板”,勾勒着北京的绿水青山,希望更多市民能够走进他们精心装扮过的示范工程,享受北京绿色发展、生态发展、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成果。

攻坚新优品种 组建王牌战队

2015年,北京园林绿化增彩延绿科技创新工程启动。工程计划利用2015年到2022年8年的时间,在北京推广80多个植物新品种,建设若干个示范区,构建完善的以研发引领的增彩延绿产业化体系,解决首都园林绿化色彩少、绿期短的问题,加大乡土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推进园林绿化景观质量提升,建设“三季有彩、四季常绿”的宜居之都。

王小平说,想要增彩、延绿,就要在植物品种上苦下功夫。北京园林绿化局增彩延绿科技创新工程计划推广的80多个植物品种,既有在实际园林工程中尚未广泛利用的北京乡土树种,如夏季开花“白衣胜雪”的流苏。也有科研机构选育出来的新品种,但因缺少市场推广,一直藏在苗圃中,如每到秋季色彩殷红、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丽红”元宝枫。还有经过前期小范围试种适应强、表现佳的国外品种,如冬季耐寒、针叶呈天蓝色的蓝粉云杉。

想要让这些品种以上佳质量、更大范围地覆盖在北京城市的各个角落,需要精兵强将。王小平对创新工作室成员的要求是苛刻的。他表示,这项工程考验着团队成员与不同部门的沟通能力,在生产中吃苦耐劳的能力,助推科研项目落地的能力,把小研究变成大尺度推广的能力,把自己的思想变成大家的思想、自己的成果变成大家的成果的能力。“这支团队要有战斗力和生命力,业务要精湛,目标要明确,工作要有激情,对自己要挑剔。”王小平说。

把优良品种从大山带进城市

王小平坦言,搭建团队和学术研究的平台只是第一步,想要挑选出优良品种,更好地扩繁,就要走出实验室,用脚步去丈量北京的大地。北京的乡土树种,很多都生长在莽莽青山中,海拔最高的要2300多米,想知道那些优良的品种能否在城市里生存,就要跋山涉水、披星戴月。这些年,王小平和团队成员爬遍了北京的山。

作为北京乡土树种,流苏恰恰能有效弥补北京夏季多绿少花的缺憾。每到六月初,远看簇拥的白色花团,近看细长的白色花瓣,在炎热的夏季散发出阵阵清凉的气息。为了选育优良的流苏品种,王小平和团队成员将目光锁定在了延庆区的珍珠泉乡。

珍珠泉乡的流苏树,树龄大约在一百年左右,生长在延庆最北端、最偏远的林子中,当地的村民都没去过,林子里也没有路。王小平和团队成员拿着工具,背着简单的食物和水,在林间开路,四处找寻。林子久无人烟,路面崎岖,常有蚊虫,“早上六点去,晚上九点回”早已是家常便饭。他们克服这些困难,持续观察这些流苏树种的最佳成熟度,对土壤进行取样监测,将优良品种拿回苗圃培育扩繁,用四年的时间让流苏应用于北京市许多优质园林景观工程。

元宝枫同样是北京乡土树种。“丽红”元宝枫“火”起来之前,北京的元宝枫到了秋天,有的变黄,有的变橘红,有的黄绿参半,变色性状并不稳定,能变成瑰丽的红色更是少之又少。而“丽红”元宝枫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培育接力,变色性状稳定,颜色极具视觉冲击力,更是具备抗虫、抗旱等优良特性。然而,北京园林绿化增彩延绿科技创新工程启动前,“丽红”元宝枫还仅仅是一项科研成果,默默生长在苗圃里。苗木大大小小算起来才300余株,根本不具备市场化应用的条件。工程启动后,在王小平和团队的努力推广下,“丽红”元宝枫的苗木产业化快速推进,基地所繁育的大小苗木已有10万余株,其中有1万余株现在可投用于绿化工程。

让市民享受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成果

踏勘、观测、选育、扩繁、示范……王小平创新工作室分工明确,将团队分为20多个小组,经过努力研究,形成了100多种成功的品种使用搭配模式,使这些模式程序化、标准化,印成《北京常见园林树木物候手册》《北京园林多彩植物群落案例》等小册子,供生产单位、园林公司取用。同时,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选定了6个苗圃,作为优新品种苗木的繁育基地,并各有侧重。昌平大东流苗圃主要生产阔叶乔木品种;大兴黄垡苗圃主要生产彩叶树种;海淀温泉苗圃主要生产彩色针叶树种;顺义天竺苗圃主要生产国外引进品种……

在此基础上,这些新培育的优良苗木品种被应用到北京市18个示范区,展示新优植物品种、栽培管护、土壤质量提升、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集雨节水等新品种、新方法、新材料、新理念,示范区增彩延绿可达30余天。现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新中街城市森林公园、冬奥会场馆周边的“增彩延绿”示范区,已经成了北京极具名气、人气的网红打卡地。

王小平表示,高质量发展阶段对首都园林人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要推动造林绿化向生态修复转变,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从关注自然到关注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转变。他坦言,北京园林绿化增彩延绿科技创新工程所选育的优良苗木品种正逐步应用于首都市民身边的林地绿地建设,示范区也为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留白增绿、城市副中心、冬奥会等重点园林绿化建设工程提供了高质量的样板。下一步,增彩延绿理念将聚焦全市园林绿化向美起来、活起来的高质量精细化发展转变。“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北京建了200万亩平原森林,而山区还有1400万亩森林,如何让这1600万亩森林‘活’起来,是我们要关注和研究的。”王小平说,“‘活’起来有两个指标,第一是生物多样性要丰富,要有树有水有草有鸟;第二是市民要走进去,林地绿地要用起来,进行森林教育、森林疗养,真正让市民享受首都园林绿化的创新成果。”

对话:

记者:创新工作室的主攻方向是什么?

王小平:一是针对北京城区冬天缺绿、夏天缺彩的实际问题,通过“增彩延绿”工程,推动全市林地绿地春季返青早、夏季花繁盛、秋季色彩多、冬季绿期长,一年四季可观可赏,让北京成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大花园,带动全市园林绿化由绿起来向美起来、活起来高质量发展。二是关注北京山区,提高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性、稳定性以及物种多样性。

记者:未来首都园林绿化行业需要什么样的工匠?

王小平:一是需要业务精湛,“专”字当头的工匠,要有自己的具体研究方向,成为这一领域的佼佼者。二是需要具备专业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的复合型工匠,他们将打通并无缝衔接园林绿化的各个环节,“一专多能”。

工作室简介:

王小平创新工作室创建于2016年4月。领军人王小平,男,55岁,博士,教授级高工,现任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二级巡视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森林碳汇、森林经营,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现主要担任社会职务有:北京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亚太森林组织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小平创新工作室积极打造绿色工匠,创新科技成果,打造智慧园林,为首都生态建设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优秀人才与创新技术资源。

□本报记者 赵思远/文 彭程/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