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视窗
3上一版
 
三代人 六十年 一库水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0年1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代人 六十年 一库水

“2020年11月10日,流量及各项记录正常。”田国生(右一)与同事在潮河上监测水文数据。
指着1991年拍摄的老照片,田国生眼里充满着对师傅们的回忆。
下会水文站“80后”高俊杰在测量数据。
自动雨量收集器的数据可直接反馈到网上。
下会水文站的前身是葡萄园水文站,这些档案上有第一代保水人王养才等人的笔迹。
水文站职工在采集蒸发器的测量数据。
在瞭望台上用望远镜眺望水面、监测漂浮物,也是日常工作之一。
 

“为了守护好这一库清水,下会水文站已经历经了三代人。”今年52岁的全国劳模、密云水库下会水文站站长田国生指着眼前的潮河水告诉记者,“我师傅王养才是第一代,他1959年就来到这里工作,一直干到1997年。我于1986年来这里干到现在,是第二代。2000年以后来这里的是第三代。”不远处,田国生的徒弟高俊杰正在测流量,他是2013年来到站里的。

下会水文站距离密云水库管理处50公里,是密云水库重要水源潮河在北京区域内最重要的水文监测站。下会水文站的前身是葡萄园水文站,始建于1959年,目前属于国家基本站,集水面积为5340平方公里。“水文站就是水库的眼睛和耳朵,每天24小时都得耳聪目明。”田国生18岁来到站上。“当时站上只有两三个人,监测条件也差,那会儿,这里的老百姓经常说,‘一台仪器一根杆,水里一站就半天’,说的就是我们这几个保水人。”田国生至今仍然对师傅充满感情,“我师傅他们干活真是一丝不苟。站里档案库里至今保存着师傅留下的水文记录,都是手写的,工工整整,清清楚楚。”田国生经常会和徒弟们一起翻阅这些原始记录,“现在咱们的仪器升级了,就连记录的数据都电子化了,但老一辈留下来的认真劲儿不能变。”

下会水文站现在有9个人,除了田国生,其他人大多是“80后”“90后”。面对这些年轻人,田国生的角色不仅是师傅,更像是家长。“我师傅没有留下多少照片,但留下了一种传承。”田国生说,“这种传承就是一条心,一股劲,日日夜夜,年年岁岁,为首都市民守好这汪碧水。”

□本报记者 周兴旺 白莹/文 陈艺/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