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新资源他都舍不得用,材料都是从旧备件上拆下再利用。太抠了!”这是同事对老刘的评价。
提起首钢矿业公司大石河铁矿动力车间的“老刘”,熟悉他的人最先想到的词语就是“抠门”。这个被同事“吐槽”的老刘,今年52岁,是首钢矿业公司2020年度优秀党员、大石河铁矿动力车间电气点检员刘忠明。工作中,他身体力行地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为经营生产建言献策、保驾护航。
“抠”出来的理念:
能省一分是一分
刘忠明的“抠”在车间是出了名的:备件坏了能修则修,设备改造能省则省。
在大石河铁矿动力车间中接触器是低压盘内的常见设备,尾矿车间供料抓斗的抓卷主回路接触器由于电机在工作时频繁正反转启动,其触点易发生磨损、老化,日常定保维护工作量大。刘忠明查明问题原因后,第一时间组织车间工作室学习小组开展课题研究,最终确定“使用双向晶闸管作为导通、关断器件”的专项方案来对接触器进行升级改造,本着“花最少钱办最大事”的原则,改造过程着实费了他一番功夫,各种备件材料东拼西凑,废物利用……改造完成后,新型接触器运行稳定,避免了因触点粘连等问题产生的各种电气故障,降低了日常维护量,节省备件费用约18万元。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供料抓斗集电器这一类型的易损易耗件,日常更换也较为频繁。2019年,刘忠明利用工余时间组织对8套抓斗滑线集电器进行修旧利废,节约电器备件费用2万余元。
“日常工作忙完,他一定在办公桌前摆弄这些备件,当时我们都和他开玩笑说坏了的东西还当宝,他总说‘再研究研究,万一成了,能省不少钱呢。’”刘忠明的同事说。
“抠”出来的举措:
能自己干绝不外委
在设备改造中,刘忠明的“抠”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以往的设备升级改造都是由外单位承包,随着大石河铁矿“自检自修”工作的深入推进,刘忠明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他说:“我们自己能干,干嘛交给别人,何况外委施工费用那么高。”
在变配电室无人值守工作中,动力车间要对大石河铁矿尾矿大沟、水源泵站等5个偏远点位配电室微机保护系统进行全面梳理并进行换型改造。刘忠明主动承担改造任务,自行设计图纸,对综保装置进行改型更换,并利用现有生产光纤网络搭建微机综保系统网、安装联网设备,在动力调度室组建集控站,实现了各偏远配电室综保装置运行数据上传、信号监控、综合集控等功能。此举大大提升了偏远区域供电系统设备的技术状况,节省外委施工费用约15万元。
今年5月,又一个难题摆在了车间面前:一泵站9#泵软启动柜运行已达13年,旧备件已经停产,出现故障后无法维修。按照车间意见,打算申请采购一台全新的软启动柜,并利用检修时间进行更换。刘忠明一听就急了,他说:“我来看看,然后咱们再谈采购的事情。”经过一下午的现场忙碌,他心满意足地回来了,笑着说:“采购一台软启动器就行了,咱们自己配线,还能省点。”可新的软启动器接线方式不同,电工建议外委施工,又得花钱,他可不干了,急忙阻止说:“咱自己就能换,找啥别人,我研究研究,外委不花钱啊?”
第二天,顶着一双“熊猫眼”的刘忠明就拿着自己设计的图纸找到了电工,详细说明接线情况,结果更换后一次试车成功。大家都异常兴奋,刘忠明却淡定地说:“你看,我说的没错吧,自己能做花那冤枉钱干啥?”事后,大家才了解到,为了解决这密密麻麻的接线,他在办公室熬了整整一个通宵。
“抠”出来的成效:
技能传授绝不保留
虽然在设备维修上“抠门”,但在技术上传授他却毫不吝惜。“教会了你们,我就能多省点心”,这是他对青年职工最常说的一句话。
不论何时何地,职工们有问题向刘忠明请教,他必定是不厌其烦地讲解,一遍又一遍。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制作培训教材,定期开展电气培训,为了保证职工们学有所获。50多岁的他积极致力形式创新,让职工们学有所获。
2019年,他共计组织了10余次电气培训,每次都能针对职工在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帮助职工们快速成长,及时解决生产难题。
一次电气培训中,刘忠明主讲“张官营15#深井电气原理图”,边绘制原理图边将各类元器件的名称、作用、使用情况等详细解释,逐一进行问题解答,并在课后组织了小测试。就这样他还是不放心,将培训材料通过微信转发给每名职工。
“真的听懂了吗?不明白就找我,啥时候都行。”“刘工,您放心吧,我们一定用心消化吸收,不然真对不起您的这份付出。”车间创新工作室电气维修学习小组成立后,刘忠明更加醉心于课题研究,先后带队完成攻关课题7项,充分发挥了一名老党员的传帮带作用。日常跟进的多项课题也先后通过验收,取得良好效果并在各设备区内推广使用。
“大井小车滑砣改造”有效缓解了滑砣对滑触线的磨损;“抓斗无触点接触器改造” 提高了设备运行稳定性的同时降低了日常维护量;“抓斗上升限位器改造”解决了限位器失灵故障的实际难题……大大小小的攻关改造节约备件费用25万余元,得到车间上下的一致好评。
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刘忠明的“抠”,“抠”在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抠”在对企业发展的高度负责。为企业谋利益,他“抠”的让人佩服;言传身教,他倾囊相授,同样让人佩服。
面对企业转型发展的大形势,开源节流、严格把关才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企业方能行稳致远。“老刘”正是凭着一股子较真、负责的劲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一名老党员的能量与热情。
□本报记者 石海芹 通讯员 崔砝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