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下小书包,变身“小农夫”,拔萝卜、摘葡萄、做豆腐……11月4日,在延庆玉泉农场里,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的学生尽情感受着亲手劳作的快乐。教育部今年9月印发《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要求城市中小学在每个学段至少安排一次农业生产劳动。而实际上,有一批北京中小学早已建成劳动教育基地,尽尝劳动的甜头。玉泉小学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海淀区的新优质学校,2012年玉泉小学就着手研发劳动教育课程,当时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主要在四年级推出“稼穑课”。经过3年的实践研究,该校在延庆租赁了50亩土地,搭建起菜地、葡萄种植架、露营及拓展基地等设施,2019年又新建5000亩大棚,作为冬季教室,开发了豆腐制作、动物饲养、爬树求生、夜观繁星等7大课程系列80多门课程,每名学生要在此参加为期一周的沉浸式学习。
玉泉小学校长高峰介绍,学校已形成横跨四季的农场劳动核心课程群,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生存、生活和生产的场景,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也自然融入。玉泉农场课程让学生在劳动中提升了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并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合作。
11月4日,玉泉小学五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在农场校区已度过了3天,他们欢呼着下地干活、下厨做饭、自制泡菜,亲历农耕劳作,还体验爬树、拉练等项目。刚成功爬上树的女生黄子玥神情里透着自豪,“这是我头一次体验农耕和生存课程,特别有意思,不仅锻炼了体力、长了本事,而且让我了解到农民伯伯很辛苦,我们不能浪费粮食。”在一旁负责保护的老师说:“只要掌握爬树技巧,最快的孩子5秒就爬上去了。”
记者了解到,像玉泉小学这样建起劳动教育基地的中小学越来越多。中央民大附属中学丰台实验学校2016年改造了校园中闲置的18亩土地,每个班领到一块土地自主种植,如今已打造出“百蔬园”“百草园”。昌平区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顶秀园有一片由荒地变成的小菜园,占地约800平方米,幼儿园开设了专门的劳动课,教幼儿在此认识五谷。海淀区台头小学开辟了十多亩田地,建立起包括种植园、温室大棚以及小动物园在内的劳动基地。该校如今已成为海淀区教育系统中小学劳动教育项目的研究团队,2019年还承办了海淀教职工劳动俱乐部。
近年来,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分量日益增加,仅今年7月到9月,教育部就发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分别提出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学校要组织学生走向田间地头等场所,广泛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卢晓东认为,把劳动的整个过程呈现给学生的做法,以及把学生带到工业化的前沿等理念对人工智能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对玉泉小学开展的农场课程表示高度认可。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