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房山
3上一版  下一版4
 
数字之中见担当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0年10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字之中见担当
——记房山区统计系统干部(一)
段立新向统计所询问普查数据。
程慧雯到社区入户登记。
张超入村逐户走访。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于2020年11月1日开始。这是在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期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可以为编制“十四五”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重要信息支持。本次普查,北京市房山区统计系统涌现了一批爱岗敬业的统计标兵,让我们走近这些平凡干部职工,跟随他们的脚步,聆听他们的故事。

统计“老兵”段立新

“乐做普查大管家”

有人说,统计数字是乏味的、枯燥的,但在他看来,统计工作是鲜活的、有生命的;有人说,统计数字是繁琐的、单调的,但在他看来,统计工作是用数字彰显经济社会进步,记录时代发展历程的。作为一名统计战线上的“战士”,他追随着统计改革发展的足迹,践行着“不出假数”“真实可信”的庄严承诺,在平凡的“数海”中,坚持坚守。他就是房山区统计局普查中心主任段立新。

因为有着30余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作为一名统计系统的“老兵”,段立新被组织点将,再披战袍投入到今年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负责普查的综合类事务。在普查工作的各种“急、重、快”任务面前,段立新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工作的第一线,努力将平凡岗位装扮得多姿多彩,将枯燥工作演绎得趣味无穷,将复杂繁重化解得简洁精炼,将艰巨任务完成得漂亮利落。

在领导眼中,段立新是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的业务骨干。综合组的工作比较繁琐,被称为“大管家”。组织协调、编发信息、经费管理、项目实施及预算经费使用管理评审等,每一项都要做到细致周全。就拿人普办公场地的布置来说,从路标样式、指示牌位置、门牌字体、标牌颜色,到院内和大厅宣传品的设计,再到会议室物品的摆放、条幅的悬挂等,段立新认真仔细,把人普办当作自己家一样布置得井然有序。他一边跟着工人们忙乎,一边说:“把环境氛围塑造好了,大家才有工作的精气神儿!”今年盛夏七月的一天下午,乌云密布、大雨将至,一辆载满了普查物资的大货车刚刚驶入区人普办。为避免普查物资被淋湿,他二话不说,带领综合组的两位男同事变身“装卸工”,冒雨奔波两个小时,成功将全区272大箱、共7475套的“两员”物资安全运送至库房。顾不上全身浸透的雨水和汗水,他仔细检查每箱货物的完好情况,在写完“验收合格,数量正确”这几个字后才如释重负。

提起这段“业绩”,段立新觉得这是职责所在。“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咱统计队伍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拉得出打得赢。”段立新的这番话并非简单的豪言壮语,而是一次次的被委以重任,在“枪林弹雨”中干出来的。在这次人口普查工作中,段立新还负责预算经费管理,扮演着“财务员”的角色。虽然都是与数字打交道,但这位半路出家的“财务员”,之前只接触到有限的财务知识。“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做起普查预算来,可是一点都不含糊。”于是,毫无财会经验的段立新干中学,学中干,边干边学。他翻腾出十年来各类普查预算经费研究一番,有情况向局队领导汇报、有问题到财务科学习、有疑问向兄弟区请教,不厌其烦地与区财政局电话协调、上门沟通……每个阶段每个节点该花什么钱、哪些钱必须花、哪些钱可以省,怎么花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他一遍遍在脑子里预演普查的全过程,带着老花镜、敲着计算器一遍遍修改调整,整整调整了23版的经费预算,才算啃下了预算审批这块“硬骨头”。

在同事眼中,段立新是爱岗敬业、乐于助人的行家里手。一次周末到下沉街道房山区西潞大街防疫执勤时,由于天气炎热加之普查工作压力大,段立新晕倒了。第二天早晨,他依然让家属开车送到单位,扶着楼梯扶手才爬上三楼的办公室。大家都非常惊讶,“您身体这么虚弱,就先在家休息休息吧!”可他说:“得来呀,现在是采购项目推进的关键时刻,早一分钟把材料准备好,咱们早一分钟开展招投标,不能耽误普查的事儿。”原本可以集中进行的检查,他选择分开预约,每天上午到单位把重点工作部署安排妥当,下午才安心去医院检查治疗。

统计岁月,燃烧奉献,正是有了许许多多段立新这样的“统计老兵”,房山区的统计工作始终走在北京市前列。他那勤奋、务实和奉献的精神,成为激励所有统计干部前行的无穷动力。

社工程慧雯

“门外汉”成为“多面手”

程慧雯是房山区周口店镇长沟峪社区居委会的一名社区工作者,同时担任社区普查指导员。作为一名“80后”社区骨干,疫情防控时她日夜坚守在社区,人口普查时她摸排走访在一线。

长沟峪社区是周口店镇人口最多、情况最为复杂的社区,除了18栋居民楼,还有大面积建在山里的旧矿区,许多自建平房零零散散分布在山坡上,这给普查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为了让广大普查对象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和目的,积极参与、配合普查工作, 程慧雯动员所有楼门长、热心党员居民等,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让人口普查工作人尽皆知,通过宣传栏、宣传展板、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真正让人口普查工作家喻户晓,为开展入户调查登记打下基础。

虽有以前普查的小区图作参考,可程慧雯不放心。她充分利用执勤轮岗休息的时间,在烈日下背着包实地踏查背街小巷和老旧矿区,一件T恤湿了干、干了湿,脚底板也磨出了水泡。

有人问她:“人口普查你耗费自己这么多的精力,值得吗?”面对这样的疑问,程慧雯总是淡然一笑:“不管什么样的工作都要把它做好,这是我一直的工作习惯。人口普查工作是国家的一个大事,咱们马虎不得。”程慧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大哥大姐,我给您介绍一下人口普查的相关知识。”“姨,您家那片还住着谁家?家里什么时候有人?”一有空闲时间,程慧雯就想方设法如何做好普查工作,她利用每天在社区卡口值守时间,向过往居民询问周围的居住情况,提前了解社区的人口情况。看到了熟识的居民,她主动上前聊几句家常,看到了住在山坡上的散户居民,她会热情地上前打招呼,顺便向大家介绍普查的意义和工作安排,把普查宣传融入了居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

在一次入户实地踏查工作时,程慧雯来到一户居民家中摸底,敲了多次大门后无人答应。起初,她认为住户在外工作,没人在家,第二天又来到这家住户还是无人,就这样反反复复多次上门,总是不见住户身影。于是,她就将卡口执勤换到了夜班,连续多天在社区大门值守,终于守到了这位上班族,向他仔细询问家庭住宅情况,并留好了联系方式,为后期入户登记打好基础。完成这些后,程慧雯才松了口气。就这样,苦干加巧干的程慧雯很快由“门外汉”成为了“多面手”,普查工作也按部就班的顺利开展。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家庭的担子也很重。”程慧雯坦言,自己下班后要辅导完老大的作业,再将不满一岁的老二哄睡,自己的“夜班”工作才刚刚开始。每当夜深人静之时,程慧雯坐在电脑前,整理白天采集的建筑物信息,结合防疫数据,认认真真进行电子标绘,一转眼即是午夜。短短一周,她顺利完成11个普查小区、228座建筑物的精确标绘。有次周口店镇统计所长在平台审核时,发现长沟峪社区的标绘时间显示为凌晨,打电话问候道,“雯雯,你辛苦啦,那么晚还在工作!”她却憨憨地“辩解”说:“没有没有,主要是夜里网络通畅。”不管多苦多累,这位坚毅的姑娘总洋溢着向日葵般的笑脸。

幸运的是,程慧雯的姥姥是参加过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老普查员,是大家眼中的“活地图”,当她遇到困难时便会去向姥姥寻求帮助。当然,她更希望继承姥姥乐于奉献、勤勤恳恳的工作精神,不忘统计工作的初心,不辱共产党员的使命,通过自身努力,一步一步超越自己、超越前辈。

大山里的统计所长张超

用责任心耕耘“统计田”

张超是一名“85后”的年轻小伙子,今年刚到房山区霞云岭乡统计所主持工作就遇到了一场硬仗——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面对这次“大考”,张超信心十足。而这份自信源于他对统计工作的敬畏和热爱。

张超与统计事业结下不解之缘,要追溯到他参加统计工作的第一年,此时恰逢经济普查拉开帷幕,作为房山区经普办的一员,实地踏查企业成了张超的第一堂“必修课”。“科室前辈告诉我,要想做好统计工作,要耐住寂寞,不可急功近利。”这句话成为了张超的干事准则。此后每到一个村落实地踏查,每到一家企业摸排询问,张超都会将基本情况详细记录在册。

普查走访过程中,张超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多的是感悟。当时张超负责的区域在山区,交通不便,山路崎岖,且村里多为留守老人儿童,各村调查员中多为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尽管条件有限,但这些调查员们干起活来比年轻人还要有干劲,每个企业的情况早已牢记于心。在这一堂“必修课”中,张超学到了老一代统计人求真务实的作风。也是从那时起,张超感悟出作为一名统计人的职责和使命。“干统计工作,没有秘诀,只有一颗责任心。”张超说。“数据准确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普查工作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每一项普查工作,张超前期都要翻阅大量培训资料,认真学习普查所涉及的各类统计标准和指标含义等具体事项,抱着不懂就虚心学习的心态,主动和其他同事进行沟通交流,直到熟练掌握调查技巧和方法。

这次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大普查也不例外。这时的张超已经成长为一名成熟统计干部。有了之前多个岗位的历练。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他提前积极准备,认真谋划。他利用空闲时间把三农普、四经普、六人普以及近年年度人口抽样的资料都找出来,通知、方案、文件逐项研究透彻;在卡口执勤的时候,不忘跟村里的会计和主任拉家常,询问村里的人口情况,倾听他们对普查的建议;每次回局里开会,总追着其他偏远山区的老所长们取经,怎么选人、如何宣传、登记难点都是什么,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学不完的统计知识。正是这种钻劲儿和认真让大家对他树起大拇指。

让大家对这名年轻人刮目相看的是,曾经在房山区统计局计算中心工作的这段经历使张超具备了较好的数据处理能力,让他在这次普查中如虎添翼。在做好基本业务工作的基础上,他将大数据云端和信息处理技术融入统计工作,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收集疫情防控期间的各类人口信息表格,筛选对于人口普查的有效数据,并将重点放在人户分离的信息、死亡信息、家中子女工作信息等,提前梳理普查登记中的难点和易错点,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认真挑选乡人普办和各村普查小组中的数据处理骨干来建立数据处理队伍,对接区人普办数据处理组,提前研究试点工作的数据处理方案,学习工作要点,通过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数据处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践技能。

人口普查工作难度大、时间跨度大,普查的整个过程是一环扣一环的。作为一名新上任的年轻所长,他严格按照市人普办和区人普办的时间进度和要求逐步开展工作。遇到难题,他积极与主管领导和乡里其他科室同事沟通协调,详细说明人口普查工作量以及需要的人员数量、条件,通过科室借调和招聘来化解人员难题。为节约经费开支,他提前与统计局的相关科室协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借来局里的空闲旧电脑解决设备短缺难题。霞云岭统计所地处偏远山区,从家到单位开车需一个半小时。为了更好地兼顾统计所日常工作、普查工作以及疫情防控工作,他索性就住在了山里的宿舍,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

“生命有限,知识无穷。只有加强学习,才能确保统计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才能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张超说,他将继续在这条统计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成长,为房山的统计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报记者 闫长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