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闻报道的一则985硕士当农民的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叫刘沈厅的年轻人,是四川眉山第一个有985高校硕士学位的职业农民。2016年底,刘沈厅回到家乡承包了130亩土地,80亩地种猕猴桃,50亩地种晚熟柑橘。他自主研发了“冬季晚熟农产品双层绝热防霜冻袋”,解决了传统种植难题。由此,他从一个农业的门外汉,成为了当地的果品专家,年销售收入达百万元以上。一批高学历的农民用双手改变自己和身边人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广袤大地上一座座村庄。
看完这个新闻,我不仅想起新型职业农民的话题,我认为这个职业不但将改写我国农村的根本面貌。还会刷新农民这个在华夏大地几千年来的一种身份地位的标签。职业农民将让农民成为大有作为的热门职业。
有关职业农民,虽然在发达国家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则是在2005年农业部的一个文件中才首次被提及,随后各地的职业农民陆续出现。据统计,目前全国新型职业农民达到2000万人。其中超过一半为45岁以下的中青年。这些人依托各类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以现代化的运营来从事农业生产,彻底改写了农村靠天吃饭的农业模式。
不过,从我国现存还有近6亿农民的现实来看,现有职业农民的数量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的现代化大生产和经营。因此,像上述刘沈厅这个有着985学历的年轻人的加盟,无疑极具示范意义,也显示了职业农民的广阔职业前景。
我们说,现代化的农业,早就摆脱了那种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新的时代需要有专家型知识素养的农民,去撑起振兴农业的大旗。而农民的专业化、职业化会进一步带动乡村振兴的全面升级和全面提速。近两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力度的加大,很多人看好这个新型职业。当几亿农民纷纷放下锄头跑到城市里去打工时,来自城里的知识青年又纷纷跑到农村,开办农场、生态养殖园、观光农业,实现了新的人生跨越。
记得前几年,为了看一个职业农民怎样在农村大显身手,我还去了在北京通州漷县办的农场。只见在围起来的几十亩土地上,这个40多岁的中年人向来宾,兴致勃勃地介绍他的公司种植的无公害蔬菜和农作物,并告知大家,他的农场都是订单式生产,产品销量很好。随后又看到他到电视台经济频道做节目,介绍自己的感受。从和他交谈的一个多小时,我看到了他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近几年有一句话很是精辟,道出了农村的现状,就是“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而职业农民的出现,或许解决未来农村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
的确,目前有很多城市人群,心系乡村,喜欢过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他们也想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去“上山下乡”。也有很多乡村出身的年轻人,立志来改变乡村的面貌,为城市与乡村的有效融合做出自己的努力。这些人都是未来职业农民的基础人群。
新型职业农民的崛起,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就业潮流。相信随着各类配套法规和政策的完善,会有更多热爱农业的高材生投身农业与农村,新型职业农民一定会成为炙手可热的职业。
□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