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报告团7位成员讲述扶贫故事
重塑未来实验室亮相北京
纳兰主题文化公园落户海淀上庄
“V蓝北京”文明有我健康行活动启动
校企合作打造现代产业学院新标杆
战“疫”情 通州处处可见“蓝马甲”
密云“割蜜节”:小蜜蜂可做大文章
昌平举办专场招聘会助力脱贫攻坚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0年10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北京专场会举行
报告团7位成员讲述扶贫故事

 

“前何不富,不回税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10月19日,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首都图书馆举行,这是河南省太康县马厂镇前何村第一书记韩宇南的宣讲,现场掌声不断。报告会现场,报告团7位成员宣讲情真意切、真挚感人、催人奋进,引发了现场观众的共鸣,很多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2015年,韩宇南主动请缨到前何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干就是6年。为支持他全心投入扶贫工作,妻子潘丽英毅然放弃了城里的优越生活,甘当一名志愿者,搬进村里与韩宇南一同携手扶贫事业。

如今的前何村,这里打了机井、修了桥梁、架了高压;这里建起了党群服务中心、小学教学楼,农民有了自己的体育广场;这里扶贫车间开工了,光伏电站发电了,天然气入村了,自来水、电力、宽带户户通。

报告会上,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达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讲述了“小土豆大情怀 做有担当的民营企业”的扶贫故事,让现场观众了解到在他的努力下,马铃薯产业成为助力内蒙古脱贫攻坚大产业的动人事迹。2016年,凯达公司来内蒙古投资,从占地200亩扩建到现在的1400亩,从投资5个亿到现在计划投资32个亿,从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到现在的50万平方米,在一片荒地上从一个工厂建成了国家级的马铃薯产业园。凯达公司以订单、就业等扶贫机制,已累计带动周边3万余人参与12.5万亩马铃薯、冷凉蔬菜种植,已帮扶当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343人。产业园达产后可以实现产值40亿元,利税4亿元,带动产业链产值24亿元,将有3万农户参与50万亩基地的种植。

山东省济南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秘书长王堃讲述了一个老兵的7年扶贫之路。2014年10月17日,老兵自筹资金108万元,设立“环保助学金”,相继资助济南大学、山东财经大学54名建档立卡贫困新生,每人每年5000元,直到本科毕业。

现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向辉讲述用“教育+产业” 扶贫打开致富之门的故事;山东省曲阜市委书记刘东波讲述搭建孔子学堂以优秀传统文化助力脱贫攻坚的故事;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喜林苗木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喜玲讲述靠自己努力从特困户摆脱贫困,并带领大家脱贫的奋斗经历;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肝胆外科二中心移植外科副主任朱震宇讲述了在平均海拔近4000米的青藏高原行程2万余公里治病救人的故事。

□本报记者 马超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