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社会纪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孩子别怕,暴风雨来了有我们给你撑伞”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0年10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别怕,暴风雨来了有我们给你撑伞”
——北京市温暖基金会为困难单亲女职工子女助学纪事
 

“工会的帮助,暖了我们单亲女工的心!”“工会送来的助学金,替我们困难家庭解了燃眉之急!”又是一年金秋,广大莘莘学子早已走进了他们挚爱的校园,而工会也在用暖心行动,为全市困难的职工子女,送上了一份份美好的祝福。自2010年起,北京市总工会温暖基金会设立的“淦清助学专项基金”“京汉单亲母亲爱心基金”,共募集爱心资金1700万元,多年来已资助单亲困难女工子女3841人,金额接近1000万元!这一份厚实的关爱的背后,是工会组织对困难女职工子女深深的情意——

“在最困窘的时候,多方工会雪中送炭”

“我一个月工资2200元,也是奔50岁的人了,女儿在首都师范大学读研究生3年级,一年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加起来得2万多元,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市温暖基金会助学基金去年给了我女儿11000元助学金,今年又给了11000元,管了好大用了,真是太感激工会了!”女职工王虹略带哽咽地说。

据市温暖基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为了让更多的单亲困难女职工子女能享受到工会的帮助,北京市总工会“金秋助学”活动将单亲困难女职工子女的资助全部纳入到北京市温暖基金会专项基金范畴。 “淦清助学专项基金”及“京汉单亲母亲爱心基金”共支出35.3万元,救助单亲困难女职工子女53名,涉及学龄前教育阶段2人,每人3000元,义务教育阶段18人,每人3000元,高中阶段10人,每人4000元,大学高等教育阶段23人,每人11000元。

王虹是中关村延庆园的一名工会协管员,她离婚已经六七年了,因为卵巢囊肿做过手术,切除了一侧卵巢,身体不是很好,只要身体能忍着,为了省钱她一般不去看病,让她欣慰的是,女儿很聪明,也很用功,成绩还不错。

因为她家庭负担重,单位就替她申请了市温暖基金下属单亲困难女职工子女助学基金,这两年来温暖基金会提供的22000元的助学金,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她的经济压力。

“希望记者一定要替我传达一下对工会娘家人的感激,感激的话我也不知道咋说,但是真是感动。我这点工资,基本不敢动,孩子上大学,一年的费用不少,有时候还得借点;亲戚家里有红白喜事,你也不能不去吧,总之就是很困难,唯一欣慰的是,女儿快毕业了,她计划当老师,我这也快熬出头了!”王虹激动地说。

“孩子别怕,暴风雨来了有我们给你撑伞”

“市温暖基金会下属的助学专项基金已经连续两年,每年给3000元助学金,这个钱真的帮了我们家大忙了!”赵菊说着说着,声音哽咽了。

今年38岁的赵菊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她是密云本地人,她老公是东北人,夫妻感情很好,2007年11月份领的证,很快女儿就出生了,经济状况虽一般,但一家人其乐融融,过着幸福的小日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灾难很快降临到这个小家庭,并彻底摧毁了这个小家庭的幸福和安宁。

2015年赵菊的丈夫身体不舒服,体检时查出淋巴癌,而且是晚期!这像晴天霹雳,把赵菊彻底推进了悲痛的阴影中。这时候,女儿刚上一年级,孩子天真的眼睛也慢慢觉察出了母亲和父亲的悲痛,但她却无能为力。病一定要看,赵菊怀抱着一丝希望,一次次推开了亲朋好友家的门……

然后借来的钱很快就用光了,赵菊决定把家里贷款买的房子卖掉。卖房的钱除了还了亲戚朋友,余下的部分当医药费,然而最终,赵菊的最后一丝希望,还是伴随着丈夫的离世而彻底烟消云散。

“我还有女儿,她已是我的全部!”卖掉房子的赵菊在密云一个街道找了一份协管员的工作,每月收入2200元,她开始租房子,20多平方米,自己和女儿一起住,每个月房租1000元,孩子每个月在学校吃饭,每月得500多元伙食费。早晚的饭都是赵菊给孩子做,即便如此,每个月除了房租,最少也得花费1000元,日子就这么紧巴巴过下来。

“让我非常感动的是,单位知道我的情况,就帮我申请了市温暖基金会的单亲困难女工助学基金,这给了我最贴心的温暖!”

已故丈夫的父母都是东北的,离得远,帮不上忙,自己家是密云农村的,父母身体不好,也帮不上什么忙,这都让赵菊的日子更加艰难,“我的女儿学习中上等,虽然不是很好,但是她也尽力了,平时很懂事,从来不给我惹麻烦。有工会的帮助,我相信我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赵菊坚定地说,语气里没有一丝迟疑。

“希望孩子以后也能给别人送去温暖”

“这么多年了,工会的助学基金给了我家太大的帮助,减轻了我的经济负担,给了我生活下去的勇气!” 首农食品集团的普通职工田芝感慨地说。

2011年离婚后,终于不用给丈夫还债的田芝开始带着儿子生活,虽然不富裕,但是不用担惊受怕,很平静。2013年不幸再次袭来,田芝在上班时头部被砸到,马上去医院进行了治疗,但还是产生了一系列的后遗症,比如不能大幅度做动作,剧烈运动后会感觉很晕,天旋地转的那种。这几年状况轻了很多,但还是不能过度劳累。

她生病后,她所在的单位就替她申请了市温暖基金会下属的单亲困难女工助学基金,从孩子上初中起,每年有几千元的助学金,已有七八年,这笔钱,对田芝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以前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我也跟孩子谈过话,他告诉我说,妈妈,我真的尽力了,后来孩子考了个大专,学的建筑智能化,倒是学得很认真,如今上大二,最近的一次考试考了班里第二名,我非常高兴。”

然而让田芝最揪心的学费,也因为有工会的助学金,解了她燃眉之急,“我每月工资有2200元,加上低保,每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房租要付600元,孩子的各种费用每年得2万多元,日子过得紧巴巴。所幸孩子上大专后,每年的助学金涨到了11000元,这么一大笔钱,真是派上了大用场!”说起助学金,田芝一脸的感激。

“孩子有上进的心,明年想着升本科,我的想法是孩子要是能考上,我就一定供他。他是我唯一的希望!在工会的帮助下,我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一直教育孩子要有感恩的心,希望孩子以后有能力了,也能给别人送去温暖。”田芝充满自信地说。

“市总工会温暖基金会的金秋助学项目给我和家庭太多的温暖,我们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公益活动,最大程度地传递爱和温暖!”刘博霄曾就读于北京工商大学,他和妈妈一起生活,经济困难,大学四年,均收到了市温暖基金会的助学金。在大学期间他就积极参加志愿活动,比如组织一些大学同学去房山一些学校义务讲课,并到科技馆做义务讲解员,硕士毕业后,他在一家会计事务所工作,工作很忙,他还是尽可能抽出时间,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回馈社会!

据市温暖基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市温暖基金会将一如既往关爱全市困难的单亲女职工子女,为他们送去贴心的关爱!让他们欣慰的是,接受过多年资助的学生们已经陆陆续续毕业,其中有不少人,像刘博霄一样,也通过多种方式,在做着公益,把爱和温暖传递给社会上有需要的人。爱和温暖就这样一年年传递,正成为京城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注:文中人物为化名)

□本报记者 余翠平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