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师范专业出身,所教专业不对口,第一年的成绩不受家长认可……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附属实验小学班主任、语文教师陈辉的职业生涯开始得并不顺利。但他凭借对学生心理的精准把握,像“知心哥哥”一样赢得了孩子们的心,荣获了北京市班主任基本功展示比赛第一名、第三十二届北京市中小学紫禁杯优秀班主任评选特等奖等多项荣誉。
班干部轮换制给予每个孩子锻炼机会
2005年,陈辉从首都师范大学毕业,进入十八中附小教语文,2007年至今同时担任高年级的班主任,但是,他的教师生涯开始得并不顺利。
他在大学里学的是心理学,虽然专业知识可以应用于工作中,但需要一段磨合期,起初他教的语文成绩不受家长认可,压力非常大。这时,校长的力挺给了他无限的安慰:“你不是师范生,第一年教成这样可以理解,我会帮你和家长们解释,你要保持自己的特色,早日追上来。”十几年过去,如今已是北京市语文骨干教师的他一直记得当时的感动,并且将之带入教育教学。
作为小学里不多的男班主任,陈辉笑称自己做不到能歌善舞,与严谨细致、体贴入微的女老师相比,他的优势在于敢放手,给学生充分做主的舞台。结合心理学的“需求范畴理论”和“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他认为每个孩子都需要被接纳和尊重,班主任只需适当地引导点拨,班集体就能自主成长。所以在他带的班里,他尽力给予学生发挥的空间,集体商议班里制度,各项事务由班委会组织策划,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想法是被尊重的,对班级的认可与归属感自然大大增强。
为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他在班上实行了班干部轮换制。8个中队委竞聘上岗,每个干部再配一名在竞聘中落选的助理,每学期轮换一次,保证所有学生至少当过一次班干部。退下来的班干部成为“长老”,照样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助理表现得好,下个学期就可能竞聘上班委。在这样的班级氛围中,再孤僻、不合群的孩子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帅帅曾经在班里横行霸道,一度是后进生的“代言人”。陈辉接管他所在班级后,开学排座位让学生自己选,帅帅每次都挑角落坐。有一个学期,教室的角落正好放置了一个工具柜,里面装着扫帚、拖把等打扫工具。陈辉建议帅帅换个地方坐,但这个孩子没在意,依然按照心意坐下,但爱干净的帅帅习惯地把座位连同周围收拾得整整齐齐。
没想到,第二天帅帅发现有人往工具柜里扔垃圾,生气的他找到班主任告状。“要不你写个纸条提醒大家?”陈辉询问,帅帅想了想,没写纸条,而是发挥美术功底画了一幅讲卫生的宣传画贴在工具柜上,同学们看了都很稀奇。陈辉意识到这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趁机对帅帅提出公开表扬,“帅帅不仅有善于发现的眼睛,还很善于思考,行动也迅速。下一回,你是否愿意管理班级卫生?”帅帅的眼睛顿时亮了。
卫生委员的工作繁重,需要一个成绩稳定的学生来干,为了不影响帅帅的学习,陈辉让他担任了卫生助理。有了职务后,帅帅的笑容多了,小毛病逐渐纠正,后来他因为上课主动维持纪律、帮助同学,被大家一致推选为科学和美术课代表,语文也考到94.5分。
促进成长的最直接原因,往往不是鼓励、督促,而是“大家需要我”的积极认识。 陈辉说,作为一名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做好引导,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
让班干部成为家长会主角
陈辉认为,适度的责任,可以激发动力、促进成长,满足孩子们的归属需求。
去年12月班上开家长会,刚接手这个班不到4个月,以往都是他来主持,但这次他决定让班干部成为家长会的“主角”。他把计划和班干部一说,他们惊得说不出话,但在他的鼓励下,孩子们硬着头皮接下了任务。
“不要小看孩子们的能量,只要给予舞台,他们能创造出让大人惊喜的奇迹。”几个班干部在经历了最初的紧张后,很快镇定下来,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开始准备。到了家长会当天,他们轮番登场,面向全班家长侃侃而谈:班长讲述了一学期以来班上的大事小情,体育委员介绍了班上开展各项体育运动的情况,学习委员带着3个课代表一一列举了同学们的学习表现……孩子们精彩的发言赢得全场家长的喝彩。王依依的妈妈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班委们汇报工作真是太有才了”,一席话吸引家长们纷纷点赞。
在年底家长给教师的打分中,家长胡清华一口气连用“风趣幽默、严谨客观、公平公正”等多个词语来形容陈辉。
平等相待“收伏”“05后”的心
陈辉对学生心理的精准把握,不仅表现在班级管理上敢于放手,更重要的是他会运用积极心理学,以同理心去思考学生的需求,发现孩子身上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没意识到的积极力量,告诉孩子“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
他习惯对学生采用平等、尊重的态度,学生做对了不吝惜表扬,做错了及时批评,并把握批评的尺度,对事不对人,避免让学生感到自己整个人被否定。班主任是陪伴学生时间最长的老师,他说要让孩子们知道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哪怕是他们成绩不好,也不会影响老师对自己的喜爱。凭借这样的态度,他“收伏”了“00后”“05”后的心。
去年9月1日,虽然已经提前告诉全班在开学典礼上应注意的礼仪,但还是有一个学生穿着脏校服就来了,还错穿成夏季校服。陈辉对他的行为提出批评,学生有点不服气。随后,班级要给每个学生发一面小国旗配合台上活动挥舞呐喊,陈辉把分发国旗并嘱咐的任务交给这个学生,他很惊讶,“老师,你刚批评完我,还让我干活啊?”“你离我最近啊。”陈辉坦然回答。学生的脸色一下子阴转晴,开开心心领了任务,特别仔细地嘱咐了每个同学。仪式完毕回到班上,陈辉向全班说起这件事,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老师说得都是真的,即使有批评也不必过于忐忑不安。
陈辉的工作经验在各种展示、比赛中得到检验,证明了其中蕴含的教育智慧。比如2014年,他参加了第二届北京市班主任基本功展示活动,一举获得一等奖、智慧奖和魅力奖。其中一道题是15分钟的教育情景问答:“如果孩子难以融入集体,家庭教育方式也不对,班主任该怎么办?”虽然准备时间很有限,但他凭借长期的一线经验,有条不紊地答出“首先从儿童心理学出发,判断这个孩子缺乏归属感,同时受到家庭的影响,自我认同感很低。所以我会从师生单独交流、帮他寻找小伙伴、融入班级活动、家校做好沟通等多方面制定方案,由点及面地解决问题……”他的回答引得台下评委频频微笑点头。近年来,他包揽了丰台区“晓月杯”骨干班主任比赛各项目一等奖,2019年又荣获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特等奖。
“哪个孩子身上没毛病,学校就是允许孩子犯错的地方。”对于学生,陈辉既要求严格又很包容,他希望自己能成为这些孩子的“知心哥哥”,而不是一位让学生看着害怕的严师。
学生张末毕业时给他写了一个小纸条:“陈老师,在您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将让我受益终身……我会永远记得您”。学生的真情真心,让他深深被感动,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也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