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任洁)9月16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要求各地把勤俭节约内容有机融入各学段教育环节,城市中小学校要在每个学段至少安排一次农业生产劳动,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表现纳入师德师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引导广大师生切实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行动方案》提出,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把勤俭节约内容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宣讲、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幼儿园习惯养成等教育环节,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和中小学语文、历史、生物、化学等课程中深入发掘教育资源,鼓励探索开发地方和校本相关课程。
全面持续开展食堂“光盘行动”,采取多种方式激励师生吃完所购食物、不留剩饭剩菜,以此为抓手,迅速扭转学校餐饮浪费的不良风气;建立泔水量等食品浪费信息定期发布机制,推动“光盘”常态化。中小学、幼儿园落实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在食物收残环节对浪费行为进行直接监督和提醒。
学校要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田间地头和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等场所,广泛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并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学校要在每个学段至少安排一次农业生产劳动,农村中小学校要因地制宜开展种植养殖体验,支持大学在食堂建立育人实践基地,让学生真正形成尊重劳动和爱惜食物的思想意识。
《行动方案》规定,学校应建立餐饮节约行为考评制度,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表现纳入师德师风、学生综合素质和食堂评价体系,作为师生评奖评优和食堂考核的重要参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工作出色、成效显著的学校和个人予以表扬和宣传,对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对存在严重浪费现象的严肃处理。在食堂价格平抑基金、标准化食堂建设、专项物价补贴、绿色学校创建等政策性措施评价标准中纳入制止餐饮浪费的指标。通过建立落实奖惩制度、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推动学校餐饮节约工作长期持续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