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防汛一线有“法宝”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0年9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防汛一线有“法宝”
——密云区石城镇包村干部防汛抢险工作纪实
包村干部做好受困村民安置转移工作。
2018年“7·16”强降雨期间,因道路中断,救援人员为受灾村搬运救灾物资。
2018年“7·16”强降雨期间,贾峪村村干部和抢险队员为村民苫盖漏雨房屋。
 

位于北京市密云区西北部的石城镇,白河流经这里,最终汇入密云水库。石城镇山区面积大,是山洪泥石流多发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多达58个。2018年7月16日至7月22日石城镇遭受强降雨,一周内全镇累计雨量超过600毫米,超过全年雨量,河堤被毁,道路被冲垮,民房被水淹,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019年8月9日的强降雨再一次冲击石城镇,15个景区被紧急关闭,787名群众被转移……这一切,使得参与抗洪抢险救援的包村干部们记忆犹新。面对2020年防汛期的到来,他们丝毫不敢松懈,从6月1日早8时起正式上汛,各村、各单位、景区管理处防汛组织和防汛责任人昼夜值班,时刻坚守防汛抢险第一线。

【救援】

敲门20多分钟,终于将两名被困老人背上车

7月30日上午,石城镇黄土梁村,原村支书孙仲来和几位村民坐在村委会附近的凉棚下纳凉。凉棚是在新修建的河堤护栏上支起来的。河堤护栏长约两百多米,被朱红色的油漆涂抹,在烈日的照射下泛着金光。河道里流淌着一股清澈的水,河床被五六个拦河坝拦成好几段,石头上绷着钢丝网。稍远处,是新修的村口大桥。

望着眼前这些新修建的防洪水利设施,孙仲来感叹道,“真是太不容易了,就在一年多前,这里还是狼藉一片呢,洪水冲过的痕迹随处可见,河堤呈塌方状态,被洪水冲断的漫水桥也处于废弃状态。”他还清晰地记得,这些惨景源于2018年7月16日的那场强降雨。

“7·16”下午16时,天空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越下越大。到了晚上22时,孙仲来听着窗外的漂泊大雨声,终于坐不住了,他挂念着村里紧挨河沟的四户人家,那里面住的都是一些上了岁数的留守老人,他们腿脚不便,若这大雨持续下一晚上,洪水进了民房,这些老人们怎么办?

为了将老人们安全转移,孙仲来起身穿了雨衣,启动了自家小轿车的油门,驾车朝河沟那几户人家的方向驶去,一路上暴雨如注。好不容易将车开到河沟边上,他跳下车,踩着雨水,三步并作两步地赶到了其中一户家门口,这户院落里住着两位六七十岁、腿脚不便的老人。

“屋里有人么?下暴雨了,赶紧起来……”“咣、咣、咣……”孙仲来使劲地敲门,敲了足有20分钟,这才听到院子里有了脚步声,朝门口走来。屋主艰难地将门打开,朝孙仲来说,他和老伴正睡的迷糊呢,突然被敲门声惊醒了,打开灯,这才发现屋子里地板上全是水,老伴被吓得求神祷告。屋主边说着,边和孙仲来合力将躺在床上的老伴背到附近的小轿车里。

紧接着孙仲来又将另一户两位老人也紧急转移到车上。就这样孙仲来启动油门,艰难地行驶了80多米,无奈雨太大,雨刷器根本不管用,前方视线一片模糊。就在这节骨眼上,车灯却坏了,山上滚下的沙石挡住了去路,手机无信号打不出去电话,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孙仲来和四位老人就这样被困在车厢里,惊慌失措地等到天明,这才相互搀扶地走了十余里地,终于到达了安全地带。

也是在这一天晚上,黄土梁村的老人驿站里的老人们进行了艰难地自救。84岁的于秀云至今还记得,那天晚上,村道上的淤泥、木棍随着洪水涌进了老人驿站,垃圾桶也被冲到了院子里,老人们趟着过膝的雨水,想尽一切办法自救。在她印象当中,她从来未经历过如此大的暴雨,好不容易熬到了天亮,镇里面应急救援队的人赶来,将他们转移到了附近的一所学校操场上,吃着统一发放的热乎乎地包子,于秀云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同样,曾参与黄土梁村这次防汛抗洪抢险任务的包村干部王君还记得,他在半夜里接到镇政府通知,准备下村抗洪抢险。当时雨下得特别大,到了村子里后,给他的第一感觉是特别震撼:50多米长的河堤被洪水冲垮,河沟里的石头被冲到村民家门口,村口几辆车被洪水卷进去冲到下游100多米的地方,漫水桥被淹没,水位持续上涨。

持续的强降雨还将村口的公路冲毁,王君只得在河对岸的树上拴了钢丝绳,自己先拽着绳索趟过河流,将困在民房里的村民一个一个地拽着绳索转移到河对岸,当天一共转移了40多户近70人。

【转移】

登门入户启用飞机,多种方式确保村民安全

在“7·16”强降雨天气中,85后村官任杨程负责西湾子村被困群众转移。任杨程和其他村干部一起登门入户,力劝被困群众赶紧离开。有的群众不听劝,觉得洪水不会冲进家里来,威胁不到自身安全;有的则记挂家里的财物,不愿意离开。对此,任杨程苦口婆心地做着劝说工作,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

这其中有一名叫雷桂华的癌症病人,腿脚不灵便。在救援安置过程中,不慎摔伤,尾椎骨摔裂动弹不得,痛苦地呻吟着。任杨程赶紧拨打了120,将雷桂华送上了救护车。他还一路紧跟着到了密云区人民医院,帮忙挂号、推车,妥善安置好雷桂华后,老人的两个女儿这才赶到医院。见此情景,不住地感谢任杨程。

与此同时,石城镇黄峪口村也遭遇了特大洪水冲击,在这里1小时内的降水量就达到了118.5毫米。在断电断水断通讯的情况下,密云区防汛办动用了四架直升机,来接送黄峪口村被困群众。在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在密云区应急局、区防汛办、公安干警和蓝天公益救援队的救援下,黄峪口村172名群众被直升机安全转移到密云水库中学。此时,分管民政救济事务的张科长为受灾群众准备了毛巾、脸盆、电扇、风油精等生活物品。

早上,被安置在这里的村民们吃着热腾腾的包子、油条和稀饭,在食堂大厅里跳舞、唱歌。下午,听安全生产及个人卫生知识讲座、看电影,他们在这里愉快地度过了20多天。

【抢修】

变身蜘蛛人加装防护网,严防山体滑坡

也是在这段时间,公路养护工人们在加班加点地维修被洪水冲垮的通往黄峪口的公路,他们头戴安全帽,加快组装钢丝石笼,以便挖土机填放泥石挡土挡水,修筑临时公路。三伏天的闷热天气,丝毫没有影响他们手上的工程进度。每个人心中只存一个信念:如果我能再快一些,安置群众就能早一点重返家园。

经过紧张有序的施工抢修后,被洪水冲垮的公路地基被加固,路障被清除。恢复正常通车以后,一部分养路工人又变身“蜘蛛人”,加装防护网,以防山体滑坡。如今,原塌方的路段早已新建了高架桥,不时有车辆来回穿梭于黄峪口村。

据石城镇政府统计,2018年7月16日至7月22日石城镇遭受的这场强降雨,一周内全镇累计雨量超过600毫米,超过全年雨量,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期间共转移群众622户,1176人,发放生活物资1.3万余件,抢险物资8700余件,实现群众无一人伤亡。

2019年,石城镇在密云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决落实区防汛指挥部的决策部署,依法防汛、提早准备、抓住重点,较好地完成了防汛工作任务。2019年8月9日12:00至18:00,最大雨量188.3毫米,最大雨强124.8毫米。包村干部、村干部、抢险队全部提前到岗到位。接到区防指命令,转移群众787人,其中转移安置游客69人;关闭景区15个,镇水务站和相关村对10个小塘坝,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确保了蓄水工程和下游群众安全无恙。

黑龙潭景区的业务经理张桂军还记得,这场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导致景区爆发山洪,景区的部分道路、桥梁被冲断,户外拓展训练设施被冲毁,枯枝残叶被洪水席卷着堵塞了下水道……洪水过后,他和同事们帮着清除淤泥,抢修道路、标牌等接待设施,一连忙碌好几天,景区才恢复开放。

【防汛】

培训包村干部,提高防汛减灾应对能力

有了这前两年的抗洪抢险的经验教训,今年石城镇提早准备,排查隐患,提高防汛减灾的应对能力。石城镇政府副镇长周立君主管农业、水务、防汛抗旱工作。他在今年5月28日主持召开石城镇防汛抗旱工作部署会,发布石城镇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第一号令,6月1日早8时正式上汛,各村、各单位、景区管理处防汛组织和防汛责任人必须上岗到位,昼夜值班,并有领导带班,不得空岗,严格履行防汛职责。

6月12日,市区防办、应急局青促会联合在四合堂组织市、区、镇、村级防汛演习,6月18日,北京市应急局信息中心对持有卫星电话的11名村书记和包村副组长进行了卫星电话、800兆电台、华为会议专项培训。

9月15日正式下汛,但是王君、任杨程等包村干部们仍然在思想上没有任何松懈,随时根据最新的雨情动态,加强对景区内野游、穿越路线的值班巡查力度,做好游客的预警及救援工作。

用好“转移法宝”,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力保证群众生命安全。这是石城镇的防汛抗旱的包村干部们共同的心愿与奋斗目标。

□通讯员 张浩哲 杨红/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