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古城,就在今张家口市宣化区。但要说起历史渊源来,宣化可比张家口有名多了。最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不久,即在全国设立36郡,其中的上谷郡,就在宣化。西汉的名将李广与霍去病,都曾率军在此据守,好几次出击匈奴,也是从这里出发的。
我总觉得能生活在古城中的人们是有福的,更何况是那些能生活在宣化古城这样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当中的人们。
每次从张家口回北京,必定路过宣化古城,但总是没有机会进入古城去探访一番,总感觉欠了中华文化一笔债似的。趁着秋天,在小伙伴的陪同下,总算是了却了这一番心愿。
宣化古城,就在今张家口市宣化区。但要说起历史渊源来,宣化可比张家口有名多了。最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不久,即在全国设立36郡,其中的上谷郡,就在宣化。西汉的名将李广与霍去病,都曾率军在此据守,好几次出击匈奴,也是从这里出发的。从秦朝到唐朝,宣化古城一直是边塞要隘。到了明朝,宣化的地位更是被提升到了长城九镇之一的位置,成为护卫京师的头号要地,这里被称为宣府镇,城墙也被扩建加固,周长达24里,朝廷委托宣府镇管辖1300里长城,东至北京,西至大同,都归属这个宣府镇节制,这里也成为了大明王朝最重要的军事重镇之一。
到了清朝,宣化府是全国72府之一,被称为京西第一府,乾隆皇帝亲书“神京屏翰”的巨型牌匾,至今高悬在宣化古城当中。
宣化古城可以说是河北最有历史文化背景的文明要地。我们经常在历史剧上面听到宣化府这个名称,实际上指的就是宣化古城。而它作为北京西边最为重要的军事重镇,自古以来就是塞北重要的军事商贸要地,在军事方面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显赫地位。
宣化古城墙现今已不再完整,城内现存三处古城遗迹——拱极门、清远楼和镇朔楼,后两处还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因时间紧迫,我们首先来到最负盛名的清远楼。清远楼又被称为“第二黄鹤楼”,走近一看,还真觉得这个外号实在是委屈了她。清远楼始建于明朝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清远楼造型雄峻,她建于一座8米高的墩台之上,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的木结构楼阁。此楼的规格造型颇似北京城里的钟楼,但细节处理又颇似故宫的角楼,堪称崇高与优美的结合体。楼上悬有一口铜钟,也是明朝旧物,6个世纪以来,一直担负着为古城人报时的任务。黄鹤楼名气当然很大,但现在的黄鹤楼是上个世纪80年代重建的,不仅造型和用料不是古式的,连原址也被更换了。而清远楼数百年来没有经过大的变更,依旧是明朝时的样貌,是货真价实的古文物。
清远楼是古城的钟楼,而百步之外的镇朔楼就是古城的鼓楼,镇朔楼两层通高15米,是宣化古城内最高大、最宏伟的古代建筑,修建于明代正统年间,与当时大规模的城墙几乎同时兴建。镇朔楼以明代宣府镇总兵例佩“镇朔将军印”而得名,也是宣化作为军事冲要之地的标志。
从清远楼和镇朔楼的名字,人们很容易理解古人的用意就是“清除远方狼烟,镇定北狄安宁”,而有趣的是,这座军事要地,自从明代建成固守以来,还真的是起到了拱卫京师、固若金汤的作用。据说近1000年来,古城从来没有被外敌攻破过。在明代时,为了强化古城的防御功能,宣化古城墙的修建规格与当时的太原、西安属于同一个规格,明王朝还派遣一位亲王在此据守。可喜的是,风尘荏苒,宣化古城墙仍然保留下了不少的遗址。本世纪初,政府又在原址上重新了大新门及城墙,并沿着城墙修筑了市民游览休闲的公园。
昔日的金戈铁马已经远去,但宣化古城数千年历史形成的人文气息依旧鲜活可见。这里的居民从容而又淡定,对自己的城池十分爱惜和自豪。“一抓一把历史,一靠一身长城”,徜徉在宣化古城,亲手触摸悠远的历史,呼吸之间,就能感受到古代先贤的气息。俯仰之间,千古如同一瞬,在白云苍狗中感受时间的驿动,念天地之悠悠,感万家之忧乐,令人久久不愿离去。
□辛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