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心理教师支招如何克服开学综合征
丰台区市场监管局 开展洗浴场所专项检查
如何用好身边的救护车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20年9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理教师支招如何克服开学综合征
经历了在家半年的“超长待机”,重新返校的学生如何调整心理,尽快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呢?北京市文汇中学心理教师王丹薇分析了“开学综合征”的成因及表现,并为学生和家长如何应对近期出现的这种心理状况支招。
 

在经历了超长假期再返回学校后,很多学生反映身心出现一些不适现象。首先,体现在生活作息无序,对学校生活不适方面。开学后,学生需要按照学校的“时差”变化,恢复有规律的生活,早睡早起,这让不少习惯自由自在的学生感到不适应,出现所谓的“开学综合征”。

其次,新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班级重新组合调整,换了新的老师(尤其是换了班主任)等,种种环境的变化可能让学生感觉到紧张不安、心存焦虑,出现各种不适应。

为学生支招:

修炼稳定情绪 制定合理目标

“学生返校后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疫情尚未完全结束,学校还在实施防疫管理措施,学生们只能戴着口罩与老师同学交流等。如何在新学期的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我认为可以从四个维度来进行。”王丹薇给出详细建议。

当遇到负面的不确定性时,我们的情绪通常都会做出非常激烈的反应,不稳定的情绪会进一步导致学习生活的失控。对于情绪,我们要做的从来不是“控制”,相反,我们要去观察。面对开学,假如你能平静如实地观察自己正在发生的那股“紧张焦虑”的情绪,“抽离”地看着它,就像是看着另一个人的情绪,那么,你的情绪问题就会解决大半。

人们在熟悉、可预测的情境中,会获得舒适感和安全感。而最容易得到的安全感,来自于规律的生活。你可以选择从改变假期作息开始,告别过去自由散漫的作息习惯,把生物钟调整为适应开学的状态,打造稳定健康的规律生活。

目标就像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座灯塔,它的存在是要帮助你,不论顺境逆境,都能始终不移地知道自己的方向。新学期伊始,如果你为自己制订了合理的目标,你的小船就很难在波动与不确定中翻覆。

乐观的心态,能帮助你在面对波动与不确定时更多看向积极的方向。心理出现不适时,不妨多想想开学后可能发生的开心事情,比如马上就能见到许久未见的好朋友,能听到各种有意思的知识,学到对自己很有帮助的技能等等,这样你会获得更多的能量与希望。

为家长支招:

多与孩子交流情感 协商解决问题

此外,王丹薇老师也为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开学综合征”提出了八条建议。

第一,要为孩子创设一个收心的环境,不要放任或强制孩子的负面情绪发展下去。家长要对接学校的作息时间来安排居家生活,督促孩子早睡早起,按时就餐,逐步调节生物钟。孩子应该为自己的作息表负责,不要总是由家长来叫醒孩子,可以让孩子主动设置闹钟,按时起床。

第二,要鼓励孩子合理规划学习生活,不要代办包办,不给孩子锻炼机会。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拟订新学期计划,在商讨中完成从假期到开学的“频道转换”。代办包办,忽视孩子的自主性和内在动力的激发,孩子不仅难以践行规划,更会在“被强加”的规划面前产生逆反心理,最终适得其反。

第三,要与孩子多进行情感交流,不要简单指责。家长可以多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多参与孩子的活动,面对坚持己见的孩子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倾听了解,多做感情交流,促进亲子关系,达到润物无声的影响效果。

第四,对孩子新学期入学遇到的各种适应问题,家长可以尝试不直接给出解决方法,引导孩子自己去想办法。即使孩子拿出的方案不成熟,也不妨在欣赏中讨论补救完善,否定和指责只会让孩子关上与家长沟通的大门。

第五,要协商解决电子产品使用问题,不要简单粗暴。家长应与孩子充分探讨电子产品使用的利与弊,进而与孩子协商电子产品的使用和管理方案。

第六,要重视激活孩子的学习内驱力,不要单纯犒赏。家长要善于运用各种资源,引导孩子认识到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从而激发求知欲望,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体会成就的喜悦,逐渐发展出自己的未来方向,进而产生创造美好生活不竭的学习动力。

第七,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要忽视回避。家长要像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一样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关注孩子的情绪、行为以及躯体症状表现。对于孩子的求助,家长要积极回应和支持,尤其要关注一些孩子身上出现的危机信号——沉默寡言、行为退缩、兴趣消退、情绪不佳等,及时予以反馈。

第八,要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平和,不要率性冲动。家长的情绪稳定了,孩子的情绪也会稳定。切忌率性而为,冲动而行,一旦发生难料的后果又后悔自责不已。

□本报记者 任洁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