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难忘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难舍的57载水库情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0年8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难忘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金权
密云水库第一批建设者
 

那是1958年9月8日,20岁出头的金权,背着铺盖,扛着铁锨,以农民工的身份来到密云水库建设工地,和20万名农工兄弟一起创造了“一年拦洪,两年建成”的奇迹。时间有时候快得令人惊讶,如今,八十二岁的金权早已在家享受天伦之乐,而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是他封存在脑海里最珍贵的回忆。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苦干实干加巧干,不修好密云水库不回家”……看到工地上到处的标语,金权一心卯足了劲大干一场。来到工地的第二天,潮河引水隧洞就正式开工了。身高一米七八、浑身腱子肉的金权被编入“火速风钻突击队”,负责挖掘隧洞、搬运石渣。“干活儿咱有的是劲,从来就没怵过,甩开膀子干吧!”当时的金权,背起200余斤石渣的柳条框一路带着小跑,劲头十足。那时候打隧道可不像现在都机械化了,连运土的小三轮车都很少,就是人扛,大点儿石头两个人抬,小个儿的肩挑。遇上坚硬的石面,就轮到风钻出马。打风钻的人站上面,除石渣的人在下面。大个子金权得钻进一米二三的洞去淘石渣,活儿不好干不说,时间一长,腰都直不起来。采用湿式打眼时,泥浆飞溅,满脸满身都是;采用干式打眼时,飞尘连视线都遮住了,呛得人呼吸困难。钻出来的石渣还得赶快装满,再猫腰爬出山洞,运出去。为了赶时间、赶进度,金权每次都是背起满筐渣石一路飞奔……一天10多个小时超强度的体力劳动确实够劲儿,赶进度时甚至整夜都在奋战。“放工以后,浑身就像灌了铅一样,可只要抽空好好睡上一觉,很快又能精神焕发。”金权回忆说。

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潮河隧洞每天都有新的进展。但天气也越来越冷,零下二十摄氏度的“三九天”里,施工照常进行。金权和大家一起喊着号子鼓劲: “冰冻三尺,雪下一丈,寒风刺骨,不当败将!”他只穿一件夹袄推着装满沙石的“千斤车”一路小跑,汗水湿透了衣服,变成一层白霜挂在外面。涉水作业时,在齐小腿深的冻了冰碴的水面,他用力破开冰面,光着脚下水除石渣……不管环境多么恶劣,金权都咬牙坚持。每一次工地上评比,他几乎都能得红旗。整个潮河隧洞274米长,76天就打通了,而且没出伤亡事故。当时很多技术工程师、老专家都说中国的密云水库建设者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金权对此觉得特别自豪,这个奇迹,有他一份力。

1959年,潮河隧洞竣工后,金权随连队继续打白河隧洞。这个洞是500多米长,技术很复杂。一个闷热的夏日,他正埋头干活,只听轰隆隆一阵巨响,紧接着脚底下的路面在震动。滚滚浓烟中,干活的民工争相往外跑。“怎么了啊?”他拽住一名民工。“快跑,洞子塌了!”等尘埃散开后,金权才发现——塌方地点距离自己落脚之处不过十米!经历过塌方,金权少了急躁,多了一份成熟和稳重。还有一件事,金权现在想起来都后背发凉。1963年6月的一天,放了工,连长让他留下,压低嗓子问:“明天想让你给潮河背一箱重要建筑材料,能去吗?”“能!”金权没有犹豫。“走路一定要稳,不能震荡。”连长再三交代。

第二天凌晨四点钟,金权就爬出了被窝。按连长的交代,他在库房领到已经打包好的建材,踏着晨曦往潮河方向走去。负重跋涉三个多小时,金权终于到了潮河营部。交接完成后,他直奔工地,握起水龙头对着嘴巴一顿猛灌。吃过午饭,连长让他下午休息,可一放下碗筷,他又在工地上忙开了……之后,连长告诉他那些重要建材是4000支雷管,怕他紧张害怕一直没有告诉他。

七百多个日日夜夜,在水库拼力奋战的金权多次与危难险重擦肩而过,可他从来没怕过,就连迟到、早退都没有过。76天打通潮河隧洞,6个月打通白河隧洞……在当时基本全靠人力的条件下,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在全世界也是少有!1963年,北京市委授予金权“先进工作者”称号,这是对他出色工作的最好肯定。1969年国庆,金权以优秀民兵的身份被编进天安门的游行列队之中,“能够在天安门参加游行活动,是多么巨大的荣耀!当时的情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金权说。

□本报记者 孙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