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节约粮食,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讨论、倡议和新做法,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就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号召,引发了全国上下的强烈关注和舆论热议,并逐渐在各地被重视起来。
笔者从国家粮食储备局发布的一则消息上看到,截至8月5日主产区小麦收购4285.7万吨,同比减少938.3万吨,河北减少93.5万吨,江苏减少10.8万吨,安徽减少222.4万吨,山东减少54.4万吨,河南减少538.8万吨,湖北减少6.8万吨,生产区油菜籽同比减少5.1万吨。这个消息告诉我们,节约粮食仍是一件大事。从中央层面,要通过立规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确保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以此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另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月17日发布报告称,到“十四五”期末,中国有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众所周知,中国有14亿人口,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粮食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多年来中国用占世界总面积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这一成就来之不易。虽然我们的粮食生产连续16年大丰收,且中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数十年都是全球第一,2019年的粮食总产量接近6.64亿吨,但是,我国的粮食供应的潜在风险依然存在。主要是粮食浪费惊人和不可测定的粮食减产。2018年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曾测算,中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在1700万至1800万吨之间,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还有数据测算,我国每年仅在粮食储存、运输和加工环节造成的损失浪费就高达700亿斤。
如此高的浪费数据,实在令人心痛和担心!环顾我们周围,以往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和传统,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变得有些麻木了。一些公务宴请,都是点了不少珍馐美味,最后被众人遗弃,成为了餐桌垃圾;很多单位、学校的食堂,每天都有大量的粮食被浪费;还有各类的会议、婚宴、生日宴等,由于点餐过多,人们都是随意丢弃食物。
在很多人看来,生活条件优越了,消费食物是每个人的自由,点多点少,全凭自己的心情和经济实力。尤其在请客吃饭时,更是会大方地多点,不管客人是否能吃掉,只要考虑这个比阔的面子,不能让人感到自己过于抠门。因此,餐饮的浪费随处可见,人们也习以为常。殊不知,当整个社会放松了对节约粮食的约束时,我们也给自身的粮食安全埋下了不少隐患。
特别是随着今年疫情的发生,加上从去年底至今,世界多地接连暴发了蝗灾,祸延东非、中东和印度等地。还有澳洲山火等严重自然灾害,增加了全球农产品供给的不确定性,引致粮食市场波动。这些灾难都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粮食紧张的隐患。
我国自古就有节约粮食的优良传统和文化传承,像“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饱时不忘饿时饥”这些诗句和格言,都是众人耳熟能详的。关键是,这一优良传统不能出现断代和真空化、口头化。要让节俭之风,随着这次杜绝粮食浪费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而成为公众的日常自觉,并成为人人遵循的社会风尚。我们要永远记住:倒掉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
□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