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社会纪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同饮一江水 脱贫奔小康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0年8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同饮一江水 脱贫奔小康

北京对口协作支持的河南南阳贡菊基地
北京对口协作支持的南阳蘑菇种植,解决当地贫困群众就业
对口项目签约仪式
 

今年7月,南水北调大兴支线工程主干线工程正式贯通,这意味着南水进京的第二通道已打通并具备通水条件,待位于河北的固安支线完工后,每日将有50万方南水由此进京,将再次提高北京城区供水保障率。

时间回放到2014年12月12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北京市民喝上了甘甜的南来之水。自此同饮一江水,水相连、人相亲、心相通,南水北调把京豫、京鄂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永保一泓清水北送,推动水源区发展,2013年初,国务院部署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对口协作工作,建立水源区与受水区互助合作机制,明确北京市与河南、湖北两省水源区建立协作关系。在北京市的对口协作下,如今豫、鄂水源区百姓正大步脱贫奔小康。

南阳农民走上绿色致富路

河南省南阳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是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淹没区和移民搬迁安置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从南阳淅川县渠首到北京团城湖渠尾共1277公里,加上天津段155公里,共1432公里,南阳段总干渠全长185.5公里,占中线全长的1/7。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涉及南阳市淅川、西峡、内乡、邓州四县市36个乡镇,人口110多万,总面积6362平方公里。丹江口水库以渠首为核心的一级保护区47.06平方公里全部在南阳,二级保护区253.57平方公里大部分在南阳。

行走水源地,没有了昔日的厂矿企业和网箱养殖,更多的则是现代化的绿色种植基地。

作为渠首工程所在地,淅川守着“大水缸”,握着“水龙头”,但也因此戴上“紧箍咒”,为了保护水质,库区周围有“铁律”:有树不能伐、有鱼不能捕、有矿不能开、有畜不能养。村民们收入来源怎么办?近几年,淅川找到了一条两全其美的方法——生态种植。

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距中线渠首枢纽工程仅4公里。过去,村民们主要种植小麦,耗水大、污染高。为了保证水源地的水质,如今通过土地流转,这里建起了万亩软籽石榴基地。园区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使用生态化病虫害防治替代化学农药治理,使用防草布、机械除草替代化学除草,生产的软籽石榴在市场上广受好评。在社会经济效益方面,园区每年可提供700个就业岗位,租金和劳务费每年可为当地创造1656万元的直接经济收入。

“平时我和老伴儿就在石榴园里干些除草、施肥的简单活儿。”正在石榴园里忙活的村民王宏周告诉记者,靠着“三金”全家年收入将近4万元,“比以前强多了。”

软籽石榴个大味甜。除了当地的水土和光照,还离不开科学种植。

“北京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垄上的除草布,还给我们带来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用上之后既节水又节肥。”河南仁和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峰介绍,使用了水肥一体化后,果园采用滴灌式灌溉,每次浇水一棵树只用八升水,单位亩产提高了一到两成,裂果率也下降了一半,大果更多了。

万亩软籽石榴基地的打造生动反映了南阳市在保水质、促转型方面进行的努力。近年来,该市严格环境准入,坚决杜绝“三高一低”项目,先后否决、终止工业项目超过430个。同时,强力推动产业转型攻坚,着力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生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绿色有机农业等重点产业,加快水源地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同护一江水 携手奔小康

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辖区88.1%的版图为核心水源区,丹江口大坝坐落境内,水域面积占丹江口水库水域总面积的60%,汇入丹江口水库的16条主要支流有12条在十堰境内,被称为“华北水井”。

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生态地位至关重要,环保责任十分重大。中线工程实施以来,十堰市把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服从大局、克难奋进,确保南水北调工程顺利推进。

“感谢北京市的对口帮扶,支持300万元资金帮助我橘园建设了水肥一体化系统,让我柑橘新品种改良标准化示范基地有了极大的管护保障。目前合作社1400亩柑桔基地,带动当地70户贫困户顺利了实现脱贫致富,当年收入超过1.5万元。”丹江口市爱媛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朝伟说。

丹江口市大沟林区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张友亮就在爱媛果业专业合作社上班,他告诉记者“我们去年脱贫了,感谢对口扶贫协作的好政策,我以前在丹江口市里打零工,工作不稳定,有活就干,妻子陈随英在餐馆打工工资低,自从我们到合作社上班后,只要不下雨都来做工,工作稳定工资稳定,两个人每月有近5000元收入。太幸福了。”像张友亮夫妇这样的贫困户在十堰还很多,他们只是一个北京产业扶贫的缩影,都是受益于北京对口帮扶十堰。

据了解,近年来,北京推动首农集团、二商集团、一轻控股、京华茶叶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十堰考察合作,开展农超对接,郧西县药食同源植物工厂、丹江口市柑橘交易大市场等精准扶贫项目落地实施。帮助引进华彬VOSS高端矿泉水、佳龙天然饮用水等20多个重大项目,有力推动了十堰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除了产业扶贫,北京还注重教育扶贫。“儿子在东城幼儿园上中班,我早上上班就送他上学,下午孩子由公婆接送。一个月有3000多元工资,既照顾了家庭又照顾了孩子,感谢北京的亲人给我们建起了幼儿园。”正在袜业扶贫产业园做质检工作的郧阳区叶大乡村民张代娣对记者说。

郧阳区青龙泉社区东城幼儿园,现有幼儿226名,主要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家庭的孩子。北京市东城区援助200万元配套建设了室内玩具制作室、玩具储藏室、多功能活动室、美术室、图书室、微机室和多功能演示厅,标准化幼儿食堂,满足了每一个幼儿学习和生活,让他们享受了优质的学前教育环境。以前这些在易地扶贫搬迁户里,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在茅箭区胡家村、鸳鸯村、枧槽村三个行政村及辖区企业职工的子女入学就读的鸳鸯中心学校,北京市对口协作资金750万元用于学校的改扩建,配套了图书室、书法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计算机教室等功能室,配备了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实现了校园光纤网络、数字广播和监控全覆盖,推动了素质教育落地生根。

在北京消费扶贫双创中心,20多家十堰企业参展,汇聚高山杂粮、汉江生鲜等系列、300多个单品,涉及带动脱贫1.4万人。与此同时北京市还联合十堰多次在京共同举办消费扶贫产品展销活动,通过专场展卖、现场采购、定向直采、推广办理北京消费扶贫爱心卡等活动,实现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首都市民获得实惠的互利共赢。

据统计,2014年开展对口协作以来,北京市社会各界“动真情、出实招、求实效”,为十堰加快转型发展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支持和帮助,累计投入协作资金13.5亿元,实施项目近442个;引入签约项目近百个,投资总额近300亿元;落地项目41个,完成投资82亿元,为十堰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市扶贫合作办供图)

□本报记者 马超/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