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马超) 昨天下午,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60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高小俊介绍三级应急响应期间医疗卫生管理措施。
为加强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医疗救治和防院感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调至三级后,就进一步做好医疗服务和管理提出了七个严格、七个优化和七个完善措施。
其中,七个严格提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坚持非急诊全面预约和实名制就医,三级医院分时段预约诊疗要精确到30分钟以内,并为老年人等特殊患者就医问诊等提供帮助和便利。医疗机构严格验码测温、预检分诊、问询流行病学史、戴口罩、一米线、一医一患一诊室、加强消毒等院感防控措施。全市发热门诊24小时开诊,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停诊;严格首诊医师负责制;发热患者全部进行“1+3”检查(核酸检测、血常规、抗体检测、胸部CT),并进行闭环管理。三级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应配备核酸快检设备、具备1小时以内的快检能力;所有二三级医院须在8月底以前具备核酸检测条件和能力。无症状感染者出院后,继续14天医学观察并定期复查等。
七个优化提出:114和京医通预约挂号平台开放国内低风险地区人员预约挂号,暂不对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开放预约挂号。适应群众日常口腔疾病等诊疗需求。逐步扩大病房收治患者数量,三级医院床位使用率控制在85%以下,二级医院控制在80%以下。适度开放儿科、产科家属陪护;逐步开放患者家属探视,探视时间应限制在半小时左右,鼓励和引导视频探视交流。恢复本市辖区内医师多点执业、外出会诊等执业行为;恢复辖区内医务人员在国内低风险地区的会诊活动等。
七个完善提出:各区和各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疫情形势变化、季节性传染病特点和常态化医疗服务情况,充实细化本区、本单位防疫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四方责任”,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监测能力。加强社区和各类社会组织爱国卫生组织机构建设,夯实社会各个单元疫情防控网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