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话说前三门大街
主讲人介绍: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0年7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话说前三门大街

 

前三门大街是北京城最早的大街之一。皇宫正前方,内外分界地——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这条街既保留着老北京的特色,又展现着随时代而行的变化。从这条街,约略可见北京城的变迁历程——

何谓“前三门”

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辽的陪都及金、元、明、清、民国(北洋政府)的都城。古人评价北京:“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800多年的建都史,让北京城既展现出国规仪表,又形成了独有的民情风俗,这在城市的一条重要街道——前三门大街上有独特的体现。

说起前三门大街,似乎人人都知道;但说是哪三个门的大街,就答案各异了,有说前门、崇文门、和平门的;也有说前门、崇文门、宣武门的;有的说是前门、和平门、西便门的。到底哪个说法对呢?

门不清,街不明。街道是城市的肌理骨架,先有城后有街,按北京城的建制,内城共有九座城门,在天安门广场正南,以正阳门(前门)为中心,依城墙向东西两向延展,东连崇文门,西接宣武门,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构成内城的南面,合称前三门,三门之前连通的大街,形成老北京城内、外分界线,城内贵为皇族,理政治国;城外凡夫百姓,全为市井生活,这就是前三门大街,也是北京城最早的大街之一。

三门各有说法

老北京城有20多处城门,各门都依礼而建,功能不同,有讲究。《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前门是正阳门的俗称,依古代礼制,“正阳”为中,左文右武,取“文治武安,江山永固”之意,三门东西一线贯穿,中国人追求和谐统一的传统观念在此可见一斑。

前三门,自东向西,各有说法。

东面的崇文门,俗称“哈德门”,城外是酒道,主要走酒车,又称为“酒门”。除了酒香,这里还有铜臭气,因为这里曾是汇聚京城九门税务的税关(相当于今天的税务局),进京商货要到这里交税。官商场上林林总总的演绎,在这里看得最清楚。

中间的正阳门,又称前门,处在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是皇上出入的御道之门。值得一看的还有前三门大街路南,与正阳门隔街相对的箭楼。箭楼是皇城护卫之所,原来有瓮城与正阳门相连为一体,现为独立设置,矗立于街区之中,形式独特,被看成是老北京的象征。过去有一种香烟的牌子叫大前门,名声很响,烟盒上画的就是这座箭楼。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解放军也是从这里进城的,北京市政府则设在了街北的台基厂内。

现而今,在北京人的意识里,说正阳门是指城门,说前门已不单指城门,而是包括大栅栏、珠宝市等地界的一大片区域。箭楼再向南,就是无人不晓的大栅栏,“看玩意上天桥,买东西到大栅栏”,这里从明朝永乐时起,经过500多年演变,逐渐发展成为店铺林立的商业街。老北京有句顺口溜叫“头顶马聚元,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说的就是早年间大栅栏的地位和繁华景象。今天,这里不仅依然是货物丰盈的商业区,还成为人群熙攘的旅游景点。

三座门中,最西边的宣武门被称为“死门”,因为过去囚车经常出入此门,门外就是菜市口刑场,秋季问斩囚犯的地方。有意思的是,宣武门外是刑场,门内,现在前三门大街路北,1605年(明万历33年),意大利人利玛窦选择在这里建起了北京的第一座天主教堂,俗称“南堂”。选在这里建教堂,也许是为劝人悔改,转离恶行更有针对性吧。囚犯从这里走向黑暗,北京城永久的光明却从距宣武门东侧不远的地方开始了——1906年,北京第一座公用发电厂诞生在这条街上,也就是今天北京市电力公司所在地。从此,北京的电不再为宫廷、使馆区独享,它走进了城市百姓的生活,点亮了北京城的街道、商埠和院落。

如今,除正阳门外,城门已全部被拆除,只在崇文门东至城东南角楼留有长1.5公里的城墙,为明代嘉靖年间所建,其城东南角楼是全国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城垣转角角楼,始建于明代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现已辟为明城墙遗址公园。历史在这里,留下了一点儿影子供人们凭吊想象,老北京,在形象上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

新起的前三门

地理位置的优势,让前三门大街时常领新于京城他处。

前门大街历来容易出新。前门东边的北京地铁博物馆,最初为正阳门东车站,始建于1903年,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火车站。车站北面临近东交民巷(清朝末年至中华民国初年是使馆区),南面是前门商业区。“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随火车而来的大量洋货、新货涌入北京,进一步繁荣了前门商业。1912年、1924年孙中山曾两次抵京,都在正阳门东车站下车。

城市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老北京城向现代城市改造的第一处,就在正阳门。1914年5月,时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兼北京市政督办的朱启钤启动改造旧都城计划,1915年6月16日,朱启钤用大总统袁世凯颁发的特制银镐刨下了第一块城砖,开始了正阳门改造工程。拆除天安门前千步廊、修筑沥青路、瓮城等,原本封闭的宫廷广场变成可自由穿行和逗留的开放空间,畅通了京城的东西中轴线。现在回顾,朱启钤为北京城向现代化建设转变开了头。从此之后,北京这座老城为适应现代生活不断被改造着。

变化最大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北京城拆城墙改造最集中的时期,为修地铁,相继拆除了城墙和宣武门、和平门,崇文门残存了城楼,护城河则改为暗沟。看今天已经成网状的北京地铁交通图,那根东西横贯北京城的红色线条——1号线,是中国建设的第一条城市地铁线路,1971年1月15日正式向公众运营,从前门大街东端的北京站出发,西去公主坟站。随后修建的地铁2号线,大部分线路就在原来老城墙下面。

改革开放之后,前三门大街发挥历史赋予的“商业基因”,率先建起高层居民住宅,以新世界百货为起点,形成了崇文门商业圈、哈德门广场,临街而建的崇文门饭店、马克西姆餐厅至今仍是京城名店。前门大街上,老舍茶馆京戏京韵余音绕梁,大栅栏改造后,既保留了同仁堂、都一处等传统名店,也让麦当劳、优衣库等国外名牌入街经营,前三门大街依然喧嚣热闹。

前些天,和一位久居国外的朋友见面,我说陪你看看前三门大街吧。她在电话里兴奋地说,我知道,前门新建了一个北京坊,我能在朋友圈打卡了。朋友说的北京坊在前门正南,不是新建筑,而是在原来劝业场的基础上,实施改造的北京复兴商业建筑群——北京打造的文化新地标,当然,这是前三门大街的新标志。

时光隧道

三门一线,皇城旧制已无,但留下了门前的这条大街,与北京城其他街道相比,它所承载和见识的自然也就多些。虽为市井之地,却见惯了繁华变迁,朝代更迭。地理相邻,凡与天安门、长安街有关的历史事件,多少都与前三门大街有关,它是北京甚至中国历史诸多事件的见证者和发生地。这条街上的每一段地名、每一个商号、与之相连的每一条胡同街道,都能讲出一段故事,瞥见历史的印迹。

今天,无墙可依的前三门大街,两侧却愈加繁华。自西向东,于文,有新华通讯社、琉璃厂、北京市文联等单位据此办公;于武,有北京市公安局驻于此街;于商,大栅栏商业街、全聚德、国华商场等老字号继续着商脉传承。光阴流逝,世事变迁,不变的是这条街道繁华中的淡定。

走在这条街上,像走进时光隧道。

□主讲人:冷冰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