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隶属于北京市总工会,这里曾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场所。1950年,这里改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毛泽东主席亲自为文化宫题写匾名,郭沫若赋诗赞誉——“昔为帝王庙,今作文化宫”。今年是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成立70周年。70年来,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一直是劳动人民畅游的乐园和服务职工的文化阵地。
自建成以来,文化宫举办过不胜枚举的展览、游园会、书市、运动会、竞赛等活动,成为职工文化交流和活动的阵地。同时还承担起为职工群众提供培训的职责,邀请了各行各业著名学者为职工群众授业解惑。在技术革新方面,文化宫在上世纪50年代开辟生产技术研究室,技术培训活动团结了一批专家、教师、劳模和技术能手。在文学创作领域,自1996年开办至今的首都职工文学创作研修班集聚了一大批优秀创作骨干,培养了2000余名业余文学作者。
文化宫为了适应职工需求不断推陈出新。2011年,文化宫成立由全市职工文艺骨干组成的艺术团体——北京职工艺术团。文化宫还借助太庙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2013年和2015年开设了“太庙国学讲坛”,2015年成立了“太庙艺术馆”,以“太庙艺术馆”为窗口,向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近年来,工人俱乐部(隶属文化宫)开展的各类戏曲、戏剧沙龙活动备受职工欢迎,内容涵盖京剧、评剧、曲剧、魔术、相声等。文化宫还按照市总工会的总体部署,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主线,开展一系列展览、演出等活动,增强公益职能。
迈进新时代,新一代文化宫人以时代发展的眼光审视定位,要将太庙建成“世界文化遗产点”、将俱乐部建成“首都职工文化展演传承平台”、将文化宫建成“职工文化中心”。
70年来,这个堪称全世界档次最高的职工文化园地一直践行她最初的使命——工人的学校,职工的乐园。
□本报记者 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