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防狼”宣传海报贴进地铁站
门头沟洪水口村实现“垃圾不落地”
东城战“疫”主题展览开幕
社区居民:他们的工作想到了我们之前
平谷石林峡景区开门迎客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6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放垃圾桶 挨家挨户收
门头沟洪水口村实现“垃圾不落地”

 

当前,本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如火如荼。近日,记者深入京郊发现,在广大农村地区已有不少村庄“先行一步”,探索出了独具特点的分类模式,实现了“垃圾不落地”。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门头沟区各镇、村展开生动实践,距离市中心120公里的清水镇洪水口村就是其中代表。

自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这里的168户村民体验到在家分类、上门收垃圾的精准服务,实现了垃圾不落地。与此同时,村内通过打造高端民宿,污水处理全覆盖和增设公厕管理员等一揽子办法全面提升人居环境。

早上7点,家住洪水口村的张大妈,开始择菜、做饭、扫地,随后把剩下的菜叶、尘土分别倒入厨余垃圾和灰土垃圾桶内,将分好的垃圾放到门前等待垃圾分类指导员上门回收。

早上8点,洪水口村内响起一阵喇叭声:“收垃圾了。”垃圾分类指导员杨淑龙骑着装有5个大桶的收纳车,挨家挨户收垃圾。别看洪水口村地处偏远,村内的地面干净整洁,石板铺成的道路旁不见一个垃圾桶。

“一个月以来,村里的厨余垃圾分出率已经上升到了8%,我们把垃圾分类编进村规民约,用村民们好理解的方式进行宣传。”洪水口村党支部书记于广云说。

由于洪水口村有80多个民宿院,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比周边各村量大。为避免村民分类错误,与其他垃圾混淆,于广云将分类的条条框框简化为“吃剩的”“用剩的”“能卖钱的”,村民只需自己完成粗略分类即可。

在收纳过程中,杨淑龙和同事们则要帮助村民逐一检查,现场指导他们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区分开来。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家理解之后慢慢形成系统,工作就便于开展了。”于广云说。实现垃圾不落地后,村里的垃圾桶撤掉了,卫生死角随之消失。眼下,一度因新冠疫情而受阻的民宿业也开始逐步回暖,环境为产业奠定的良好基础正慢慢显现。

据介绍,由于全村人居环境出众,几周来,每周末前往洪水口村度假的城里人接近300人次,背靠灵山,满院花香的洪水口村再次迎来发展良机。下一步,洪水口村将在保持人居环境成果基础上重点打造民宿产业,将文娱、体育设施加入民宿院,在“民宿+”的内容上,在促进富民增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利益联结机制上下功夫;持续跟进扶植附加值高、见效快的特色产业项目。用好“灵山绿产”品牌,在名特优新农副产品的营销、提质、增效上发力,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实现乡村振兴。

“我们已经在全区范围内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垃圾分类体系。”门头沟区委农工委书记、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贾卫东介绍,通过“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门头沟区着力培育了15个百村示范村。累计改造完成农村公厕450座、户厕5083户,全面消灭农村旱厕,户厕覆盖率达到98.8%。完成130座污水处理厂站、310公里管线及散户、连片、生态湿地等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并由此获得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

□本报记者 闫长禄 文/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