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足迹
3上一版  下一版4
 
爱国情常沸 墨酣为民书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0年6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法家陈国华:
爱国情常沸 墨酣为民书

 

陈国华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华文化促进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特聘书画家。近年,他经常参加对外交流和公益活动,捐赠作品近万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的学艺诺言。

前不久,记者来到“踏浪斋”——陈国华先生的家。一缕暖阳,透过窗户,轻柔地飞进屋子,洒满整张书桌,桌上铺满了他的字,客厅中挂着他和导师刘艺的合影。陈国华看着他的导师、中国书协原副主席刘艺为他题赠的“德艺双馨”四个字,告诉记者:“这四个字是我的座右铭,时时提醒我要扎根生活,苦练书艺,踏实做人,做一个人民喜爱的书法家。”

一生追求 书法是生命的一部分

陈国华出生于江苏南通。江海平原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奠定了他对中国诗词与书画艺术的热爱。幼时家中有一长辈研习书法,陈国华就跟着练,特别认真刻苦,经常拿着一个小铁棍在家附近的沙地上写字,一写就是一天。入小学后师从江南私塾名士刘汉基老师学习书法,打下了扎实的童子功;少时临摹二王、米芾、欧阳询等古代名家名碑,青年时期曾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高级研修生班深造,并遍访书界名家,先后拜吴传麟、刘艺、张德育为师,精研书画艺术,可谓废寝忘食。

回忆起进京学艺往事,有一个惊险难忘的经历让陈国华记忆犹新:那是刚到北京去往老师家的高速路上,他遭遇车祸,恰是手臂受伤,见到医生,陈国华第一句话就是:“我的手还能写字吗?”由于当时右手骨折,他一直坚持用左手练习书法,他对书法的这份热爱,感动了亲友。万幸的是,陈国华的右手得以痊愈了。

多年来,陈国华勤学精研,笔力与日俱进,在汲取书法传统中,渐成自己独特笔风,著名书法评论家刘晓林撰文称:“我在陈国华先生的书法作品中隐约看到了米南宫。‘米书’用笔迅疾而劲健,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非才华斐然之士不能学。当然,二王的情态、王铎、怀素的气势、董玄宰的疏朗也在他的作品中时有隐现。这应该得力于陈国华先生的转益多师、博猎多涉。观其书:或稳若门前石狮,默而苍雄;或飞若山中瀑布,荡气回肠;或奇若孤云托石,迥然出群;或迅若振羽野凫,无规可寻。”

另一位书评家黄彩虹称陈国华书法的特点是:古朴、大气、奇肆、生辣。古朴是其书法创作的核心,表现在作品取法高古,气息醇厚,古风古意古味蕴古藉其间。其作大气开张,构式开阔,不斤斤计较于细微点滴之处,而重其谋篇布局乃至作品所旨在表达的理想和情感。它不是文人雅士般的闲逸情绪的反映,更多的是对人之心灵世界情感活动的调动和启示,使人读后颇有激动和感慨的思绪。至于奇肆,是其对传统书法的深层理解和诠释。奇为奇逸,肆为旷达。奇肆为神、为韵、为情,其书表现的造型生动,黑白相间,左右揖让,浓枯相遂,组成了韵律般的节奏,尤其是他对枯笔的大胆运用,对墨色黑白大强度反差的处理等等,均让他的线条潜移默化般地得到了质的飞跃和升华。

陈国华的作品先后获得首届文化艺术国际金球奖书法成果金奖;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鸿运杯”“韩侯杯”“天马杯”“森保杯”等全国书画大赛优秀作品奖;中国艺术人才书画精品奖;第三届、第四届、第八届北京电视书法大赛二等奖。入选第三届、第四届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首都统战系统“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书画摄影展,“东方墨舞”第四届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第十六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共和国六十华诞大型公益书画展。作品《李白、张继诗各一首》被中南海陈列收藏,《韩愈诗——初春小雨》被中央军委八一大楼收藏,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书法作品——秋瑾诗《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还有部分力作被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大会堂收藏。

美国、法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内外书法爱好者更是慕名收藏。

六次进西藏

为繁荣边疆文化添砖加瓦

自2014年起,陈国华连续6年到西藏,用手中的笔与藏族同胞结下了深厚友谊。先后题写了“大美西藏、魅力拉萨”“兄弟手挽手、民族心连心”“大道致远,情满西藏”等字幅,获得了西藏广大干部群众的喜爱。

每次进藏,因高原反应,他嘴唇、手指甲发紫,头晕乏力,还曾扭伤过脚。但是,每一次踏上这片土地,他都情难自禁,满怀敬意,唯有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笔端,传递给藏族同胞、传递给边防战士。说起与西藏的渊源,陈国华深情地说:“中学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李启昌曾到西藏支教两年,回去后讲起西藏的风土人情,我和同学们常常听得入神。”陈国华告诉记者,关于西藏的梦在那时起就在他的心里开始萌芽了。

陈国华回忆,有一次他们到海拔5000多米的边防哨所慰问战士。他和几位书画家高原反应强烈,在紫外线强烈的阳光下,看着边防战士拿着宣纸期待的眼神。陈国华顾不得疲劳,尽情地书写,“我来一次西藏,不过十多天,他们成年累月坚守在这里,该是如何的辛苦,与他们相比,我们的这点付出又算什么呢?”

谈起首次到拉萨的情景,陈国华回忆曾与当地书法家南杰旺扎分别用汉文、藏文在一张宣纸上同书,两位书法家由此结下深厚友谊。南杰旺扎也曾表示,首都艺术家入藏,使他对汉字书法的字体、结构、用墨有了深入了解。

2019年,在堆龙德庆区波玛村群众家中,陈国华与南杰旺扎再次携手创作,两人合力创作的一幅以藏、汉两种文字书写而得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书法作品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高度赞赏。“藏文书法历史悠久,流传到现在共有100多种字体,我觉得藏汉书法家交流与合作很有情趣,也对自身的创作带来很大的提升。”陈国华十分珍视他和藏族书法家的友谊。

“还有一次赴西藏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飞机抵达时,陈国华的行李不知所踪。陈国华自己带的笔墨纸砚也在其中,没有“文房四宝”怎么写字?就在他十分焦急之时,拉萨市委宣传部的干部连夜联系购买毛笔,请当地的篆刻家治印。除了相关部门给予的支持,当地群众也带给陈国华很多感动,他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住在拉萨市城关区娘热乡的一个藏族阿妈,她起了个大早,拎着热乎乎的酥油茶,赶了很远的路来看望我们。”在此情此景面前,陈国华和他的同伴们无法停下手中的笔。

(下转第7版)

□本报记者 高铭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