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体育周刊
3上一版
 
本报评点 辽足历史最佳阵容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0年6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评点 辽足历史最佳阵容

 

中国足协日前公布了三级职业联赛俱乐部准入名单,老牌劲旅辽宁队不在其中,尽管在上周又以升级的沈阳队为班底成立了一支新辽足,但我们知道的是,辽足这个曾与“冠军”划等号的球队已成历史。我们评选出了辽足历史最佳阵容,球员来自十连冠的那支铁军,还有职业联赛时险些创下“中国凯泽斯劳腾神话”的那批“辽小虎”。不是对“上古大神”们的不敬,也不是没有看到这几年辽足现役球员的努力,而是那两段历史足以浓缩“辽足”这两个响当当的字!我们评选的这支球队阵型是4312,具体人员如下——

门将:

傅玉斌

傅玉斌就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球员“有个性”的代名词,他的嘴角总是会闪烁着自信的微笑。彼时中国门将还没有高大化,而傅玉斌这种离1米80还有一点点距离的门将很受欢迎,他的反应能力亚洲一流。傅玉斌是辽宁队十连冠时期的绝对主力,当时像徐弢这样后来成为国家队主力的门将都只能给傅玉斌打替补。个性给傅玉斌带来过麻烦,比如他在1985年亚俱杯上曾与精工队的外援发生激烈斗殴,比如他在国家队几进几出。不过,这些都不会影响对他出色球技的评价,他让彼时相对气氛沉闷的足球,有了一丝明媚的亮色。

右后卫:

李争

辽宁队十连冠时代,场上主力阵容中大部分都是国脚,甚至是国家队的绝对主力。彼时辽宁队两个边后卫显得就不那么起眼儿了,无论是李争还是隋明云,都不是国家队球员。不过李争的勤勤恳恳,以及在场上所表现出的能力,无愧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最优秀的右后卫之一。辽宁队大大小小的胜利,李争都是亲历者。彼时国脚经常上调集训,在国家队缺席的情况下,李争这些“留守”球员,捍卫了辽宁队的荣誉。

中卫:

赵发庆

1990年《球迷》报上曾有一篇引起轰动的文章——不认识赵发庆。文章里提到刚刚入选国家队的辽足队长赵发庆不为全国球迷熟知,甚至转播时很多球迷认不出来他。很难想象,现在中超的冠军队队长球迷会认不出来,但那个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全国联赛很难有电视转播,作为辽足后防核心,赵发庆的神奇表现也没有以具象的方式流传。不过,辉煌就是辉煌,赵发庆1990年捧起亚俱杯的镜头,足以证明这位球员的伟大,他是中国足球当时最强的中卫之一,其稳健的球风往往会将危机化为乌有。

中卫:

高升

如果说赵发庆进国家队在当时很难,辽足十连冠时代另一位主力中卫高升则是国家队的常客。高升看上去瘦瘦高高不言不语,但在场上绝对是一位拼命三郎。1987年奥运会预选赛中国队主场对阵日本队,高升拼到头破血流,去医院缝了11针。每球必争、每球必抢,这是高升作为一位优秀中后卫在场上所体现出的拼搏精神。他的斗志,也使得队友乐意为他“出头”。前面提到的傅玉斌1985年亚俱杯和对手斗殴,傅玉斌当时就是为了给高升“出头”,这样有拼劲的兄弟,不能被欺负。

左后卫:

黎兵

看到把黎兵摆在左后卫位置,很多球迷可能会感觉惊讶,黎兵不是中锋吗?确实,黎兵在职业化后成名,1994年获得中国足球先生,靠的就是在中锋位置上的出色表现。其实,黎兵跟范志毅一样,都是后卫改打前锋,而且黎兵还是个边后卫。在专业化时代,人才流动是非常困难的,不过作为联赛老大,辽宁队还是费尽周折做了很多尝试,从贵州引进了黎兵、从山东引进了李强、从青岛引进了汤乐普。彼时辽宁东药俱乐部在球员待遇上,也配得上国内老大的位置。黎兵加盟辽宁队,也彻底让自己的足球生涯得到了真正的提升。

中场:

唐尧东

作为辽宁队十连冠的中场主力,其实唐尧东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他在国家队的表现,他为国家队踢进了太多精彩的进球。1988年中国队打进汉城奥运会,是中国队历史上第一次通过预选赛打进国际大赛。在对中国香港队的比赛中,唐尧东冒着受伤的危险顶进一球,进球后他就上了救护车。可比赛没结束,救护车又载着唐尧东开了回来——他要看完比赛,这极大鼓舞了球队的士气。对日本队的客场决战,唐尧东又打进精彩世界波。无论对辽宁队还是国家队,唐尧东都是一员猛将和福将,有他在,即便在危机中,你也会觉得有戏。

中场:

李铁

现任国家队主教练李铁,也曾是辽足的一员干将。上世纪90年代,中国足协和健力宝公司组织了一批小球员去巴西深造,李铁就是那批球员中的佼佼者。李铁最大的特点就是坚持不懈的跑动,看一场有李铁的比赛,你会发现他很难“静止”,甚至当别人累了的时候,李铁还在动。李铁是张引那支“辽小虎”强阵中的中场核心,他就像永动机一样带动着球队。李铁也是个很有脑子的球员,英超的经历让他更加“见多识广”,这位学习型的球星现在能成为国家队的主帅,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中场:

肇俊哲

张引那支“辽小虎”大牌球星如云,每个位置都是星光熠熠,而看上去相对“沉默”的肇俊哲,能够成为队长,足见肇俊哲在这支球队里的威信。肇俊哲就是忠诚的代名词,辽足职业化后在球员待遇上已经没有了优势,甚至可以说是劣势,在队友纷纷出走离队的情况下,肇俊哲依然选择坚持留守,即便在辽宁队最困难的时候,这支球队的队长也从未离开。想要肇俊哲的球队很多,来谈的俱乐部也很多,但都带不走肇俊哲对家乡球队的热爱。肇俊哲是职业球员的典范,他在品格上是中国球员的楷模。

前腰:

孙卫

辽宁队十连冠时有一位主力中场叫孙伟,而他已经改名叫孙卫。虽然不像队友们在国家队占据一席之地,但孙卫却是当年那支群星荟萃球队的绝对核心。孙卫踢球特点非常鲜明,他有一只可以“拉小提琴”的左脚,这只左脚在辽宁队遇到困难时总会打开局面。当时北方球队习惯大砍大杀,而孙卫技术细腻的风格,中和了辽宁队相对粗狂的球风,让辽宁队有了南方球队的技术,并且更加稳健。孙卫曾经获得过甲A联赛的最佳射手,他兼具组织者和射手的双重身份,为辽宁队的辉煌立下汗马功劳。

前锋:

马林

马林是辽宁队十连冠时的主力中锋,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射手。彼时中国足坛有很多有特点的前锋,比如像柳海光这样的高中锋,也曾经有李华筠这样的超级快马。无论从高度还是速度上看,马林都不那么突出,但他就是能进球,活脱一个“射门机器”。马林强就强在综合能力,他脚下有活儿、有一定的对抗能力和冲击力,这都保证了马林在比赛中很难失常。无论在辽宁队还是国家队,马林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最稳定的一环,他的进球就是球队前进的保障。

前锋:

李金羽

李金羽无疑是中国职业联赛最伟大的前锋之一,他在辽宁队和山东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职业化后能和李金羽比肩的,恐怕也就是郝海东了。同李铁一样,李金羽也是赴巴西学习的那支健力宝队的成员,在足球王国,李金羽打下了扎实的技术基础。作为射手,李金羽对进球的渴望是非常强烈的,这一点很像意大利著名射手因扎吉,李金羽总是不知疲倦地寻觅战机,看上去他很多进球都很轻松,可你仔细分析,会看到他在进球前所做的“功课”,没有那些枯燥的跑动,就换不来一粒粒的进球。相较于郝海东,李金羽可能差在国家队成就,这也许是国家队没有教练太会使用他的缘故,李金羽需要好的体系、围绕他的体系来支撑。

主教练:

李应发

如果给这支辽足历史最佳阵容球队选个主教练,李应发当仁不让,他是辽足十连冠的大帅掌舵人。李应发足智多谋、知人善任,很多大仗恶仗,辽宁队都是靠着李应发的神机妙算过关。在计划经济的足球时代,李应发敢为人先,东药俱乐部引进了几名内援,这在当年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人才流动是职业足球的基础,李应发无疑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中国足球人。东药俱乐部甚至还曾想过引进非洲的外援,可惜没有成功。总之,李应发那个时代的辽足,就是中国足球“先进生产力”的最佳(也许是唯一)代表。

□本报记者 段西元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