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电力应急“特种兵”
郑德海:辖区电信诈骗“拦截哥”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0年6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电力应急“特种兵”
——记国网北京电力综合应急救援队队长史敏涛
 

国网北京电力综合应急救援队是一支隶属于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的电力应急特种队伍,承担着北京地区电网突发事件、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及重大政治活动应急保障的相关工作。自组建以来,队长史敏涛始终冲锋在前,以专业的技能、扎实的作风,带领全队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紧急任务。“应急救援工作有一定的风险,需要个人付出很多,但是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时刻要有一种奉献的精神。”他常这样说。

从“零”到“一”

打造精干应急救援队伍

首都北京作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每天居民生产生活和城市运行消耗巨大电量。这背后,涉及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400余座、输电线路近9000公里、电缆近2000公里。为了维护这些电网和相关设施的安全,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抢修处置,保障首都人民安全稳定用电。2012年8月,国网北京电力综合应急救援队正式组建。

“刚组队时,人员和硬件设施欠缺很多,国内应急救援体系也不完善,可供借鉴的经验十分有限。”谈及组队时面临的棘手问题,史敏涛坦言这种“从零到一”的开始最难。不仅如此,电力专业出身的他,既要在短时间内熟悉应急救援业务,又要学习应急指挥管理、组织培训、编写制度规范,很多工作堆叠起来,将他的个人时间全部填满。

然而,面对困难,史敏涛知难而上。一方面,他按照公司要求,有序组织新招录的专业人员和退伍复转军人入队学习,组织各项培训和演习演练,打下牢固的人员技术基础。另一方面,他牵头编写救援队各项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建立应急预案体系、理顺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流程。同时,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配备国内外应急救援先进装备,由内而外、从软到硬,全方面建强队伍。

“对于采购来的每项装备,我都会从头到尾仔细研究。现场技术人员解答不了的问题,那就向厂家研发技术人员请教,经常凌晨还在跟国外厂家沟通,一遍遍研究测试这些装备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所能发挥的效用。”在建队的同时,史敏涛也用实践完成自我的锻炼提升。能够头脑清晰、思路清楚、专业对路地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是他对自己的硬要求。

如今,救援队人员数量50人,配备了防汛救援、冰雪救援、发电照明、破拆搜救等8大类共218种应急救援装备。在2013年国家电网北京电力公司举行的大型电力故障抢修演习中,通过模拟北京局部地区特大暴雨导致电网严重受损的境况,史敏涛带队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处置。

在演习中,救援队伍动用了动力伞、水陆两栖车、气垫船、卫星通讯车、发电车等覆盖“水陆空”的各种先进设备。他们凭借过硬的本领和娴熟的技能,不仅圆满完成演习任务,还让这支组建未满一年的首都电力应急救援队伍受到了广泛认可。2017年,救援队被认证为北京市市级专业应急队伍,2018年被认证为北京市人防专业队。

坚守初心

用专业激发团队活力

救援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在没有外出任务时,队员们依旧会进行紧张的专业训练。家在河北保定的史敏涛,除了周末回家,其余时间均与队友们同吃同住。也正因如此,他能更好地了解队员状态、掌握队伍情况。

“平时我们都喜欢叫队长‘史哥’,有技术问题喜欢向他请教,有什么困难也愿意和他说。”救援队队员提起史敏涛时,话语里无一不充满信任。

由于一线抢险队员平均年龄29岁,史敏涛在与队员交流时,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在保证全体队员严格落实工作要求的同时,给他们最大限度的关怀和指导。

生活上,他常常对队员们嘘寒问暖,时刻想着队员有哪些生活困难需要向组织申请协调解决。工作上,他经常告诫队员,执行任何任务都要以保证安全为前提,要快速展开应急救援,但也不能冒然行动。

“面对危险和灾难大家都会有恐惧,作为队长,我既要给大家技术上的精准指导,更要让大家心理上受到安慰和鼓励。”史敏涛说。

除此之外,史敏涛认为,每一次任务后都需要进行探讨和总结,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鉴于此,他在队内成立QC研发小组,本着应急事件“快速反应、快速到达、快速处置、全面具备”的原则,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不断创新,自主研发改装了液压尾门式蹬车桥、雪地摩托常规行走装置、应急装备菜单式动态管理模式、集成式应急电源子母方舱等多项科研成果,解决了应急救援工作中遇到的设备快速装卸、队伍快速行进、装备存储使用、临时供电等方方面面的难题。其中多项产品成功进行了成果转型并批量生产,被全国各地多个行业大量应用。

勇站排头

每一次出发都争分夺秒

“执行每一次任务,都要快速集结、快速反应、快速到达、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处置。”这是史敏涛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时所定下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推动实现了应急装备的菜单式管理和动态管理。救援队根据执行任务类型的不同,能够快速选定装备“套餐”进行作业;按照季节和任务特点,库房将动态调整所有装备位置;很多单兵装备被要求放入个人背包,确保了受领任务时队员们能快速乘车出动……这样一来,“快速”两字不仅写进了规章制度中,还体现在了每次执行任务中,印在了每个队员心中。

去年8月,强降雨导致怀柔区某小区地下配电站室突发积水居民区停电,情况十分紧急。当时,救援队驻守在附近的队员迅速携带大功率液压排水泵、高机动排水方舱赶赴现场。本该前往其他地区开会的史敏涛在接到命令后,也第一时间电话联系现场人员了解情况,远程提出处置方案,随后携带增援装备马不停蹄赶到现场。

通过现场勘察发现,积水配电站室处于地下二层,当时积水已超过1.5米。为了快速排出积水,史敏涛带队在水中开展作业。

一部分队员对配电室隔离门进行破拆,放出室内更多积水,一部分队员将水泵迁移至地下一层,持续降低积水水位。还有一部分队员布置排风引风设备,保证现场通风供氧。经过近3个小时的作业,快速抽排800立方积水,为后续抢修赢得了宝贵时间,缩短了小区居民停电时间,顺利完成应急救援任务。

进入救援队近8年时间,史敏涛对应急救援工作的认知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衍生出无尽的热爱。“虽然知道这项工作需要付出很多艰辛,但我以身为应急救援工作者而感到骄傲和荣耀。”史敏涛说。

□本报记者 刘欣欣 通讯员 杨红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