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边磊)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已满一个月,市级督导组共抽查了全市500多个居住小区,发现了将近9000个问题,主要是集中在部分小区未设置公示牌、内容不全、未分类配齐容器及未更新标识、值守人员不足。这些点位问题均已下发各区落实整改。这是记者6月2日从市城管委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据了解,《条例》实施以来,垃圾分类工作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指标的“三升一降”上。即厨余垃圾日分出量翻倍提升。5月以来,全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达740吨,环比4月份增长159%,同比去年5月增长37%。餐饮单位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1263吨,环比4月增长98%。桶站配置率大幅提升。5月初,各区居住小区桶站配置率普遍在60%至70%之间。近期,各区桶站配置率逐步提升,一半以上区已经达到90%。5月以来,各区把疫情防控与垃圾分类工作相结合,逐步增加垃圾分类“绿袖标”指导员上岗,同时通过发动志愿者、楼门长、小巷管家、“双报到”党员等担任“志愿”指导员、临时指导员,作为有益补充,早晚居民垃圾投放高峰期指导员覆盖率明显增长,固定值守和巡回值守人员覆盖率达到40%左右。其他垃圾清运量同比下降。随着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分类收运和处置力度不断加大,其他垃圾清运量在人员回流的情况下保持低增长。5月,其他垃圾日清运量为2.18万吨,同比减少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