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昨天“满月”。记者了解到,截至5月31日,延庆厨余垃圾进厂量1105.05吨,日均增加18.39吨,比4月日均增长近一倍;其他垃圾进厂量9337.2吨,日均进厂量301.2吨,日均减量136.8吨,比4月日均减少约三分之一,首月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初显。
自条例实施以来,每天早上7点,延庆区儒林街道格兰山水小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崔占霞都准时上岗,在社区分类垃圾桶站指导居民正确分类。“刚开始居民对垃圾分类感到不适应,都需要帮忙才能正确分类。”崔占霞说,“经过一个月的实践,情况明显改善,大家基本都能正确投放了。”
据了解,延庆区有1247名“绿袖标”垃圾分类指导员上岗,此外,还发动了2000余名物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分时段在桶站值守,提高居民的正确投放率。
除了“绿袖标”,延庆还为每辆垃圾清运车都配备一名“红袖标”监督员,对负责收运的社区和单位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向未达标的社区或单位张贴“停止垃圾收运告知单”。不分类不收运,倒逼单位、社区规范分类,促进习惯养成。截至目前,延庆区已发出“停止垃圾收运告知单”1500余张,超95%的社区、单位收到通知单后,都立即整改并通过验收后恢复收运。
目前,延庆区成立了3个督查检查组,明察暗访并加上随机抽查的形式,对垃圾分类情况开展专项督查检查,查出的问题全部列入台账,每半月通报至属地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待整改后销账。同时,对整改后依然存在违法行为的单位加大行政处罚力度。截至5月24日,共立案查处生活垃圾类违法行为36起。
□本报记者 周美玉 通讯员 郤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