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首钢亮出梦幻级的垃圾处理名片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0年6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技术 纯绿色 精加工 可循环
首钢亮出梦幻级的垃圾处理名片

首钢生物质公司职工远程控制垃圾抓钩,将垃圾抓入焚烧炉焚烧。
首钢资源公司的工人在进行建筑垃圾分选。
 

日处理生活垃圾3000吨,全面采用循环技术,全场不设任何排污口;餐厨垃圾经过处理摇身一变,成为沼气、工业粗油脂和生物有机肥;年处理建筑垃圾100万吨,生产的再生建筑骨料融入冬奥办公区的一砖一瓦……近年来,首钢环境产业有限公司采用新技术、紧跟新理念,努力打造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让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已经成为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绿色循环经济聚焦点之一。

【探访】

生活垃圾:

焚烧后年总发电量3.8亿度

空冷技术可节水80%

在门头沟区潭柘寺镇鲁家滩村,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就坐落在这莽莽青山中。这里曾是首钢鲁家山石灰石矿区,如今已成了北京市鲁家山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基地的一部分。日处理生活垃圾3000吨,垃圾焚烧年总发电量达3.8亿度,渗沥液、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实现全厂零排放,空冷技术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能节约水资源……这里是首钢进行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打造城市综合服务商,助力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一张名片。

透过垃圾吊控制室的玻璃,两座巨大的垃圾池可尽收眼底。从外部运来的垃圾,要在垃圾池内储存5-7天,充分发酵,使部分渗沥液滤出;再通过可一次抓起10吨垃圾抓斗,抓入4台处理量750吨/天的焚烧炉。首钢生物质公司生产运行部副部长张伟告诉记者,垃圾池中的臭气通过四台一次风机抽入至焚烧炉中焚烧,使垃圾池处于负压状态,从而防止了臭味外溢。

据介绍,每天会有大约3000吨左右的生活垃圾进入垃圾卸料大厅,其中包含了石景山、门头沟两区的全部以及丰台、海淀等区的部分生活垃圾,约占北京市日产垃圾总量1/8左右。卸料大厅共设置14个垃圾卸料门,在每个卸料门上都有指示灯,指示灯为绿色方可卸料。当垃圾车的后车胎压到垃圾卸料门前的地感线圈时,卸料门才会自动开启。如何在卸料过程中最大限度防止臭味外溢?张伟向记者介绍,垃圾车进入、开出卸料大厅,走的是全封闭坡道,且卸料门附近为微负压状态,当卸料门开启,气体会往里吸。卸料大厅内部屋顶上还安装了可以喷洒植物液的除臭装置。此外,卸料平台的进出口设置有空气幕,阻隔内外空气流动。

在项目的主控中心,焚烧炉内的实时燃烧状态、卸料大厅和垃圾池的实时画面、汽机操作和发电的实时数据等,都能在一面屏幕上得以显现。中心共设置了14个操作员站,操作员在这里可实现对工厂内部所有数据的集中监视及远程控制。

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处于山区,由于山区缺水,项目的生产用水采用市政污水处理厂的中水,通三级泵站打上来,这使得水价陡增。为此,项目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空冷技术。“汽轮机做完工的乏蒸汽通过空冷系统凝结成水,再进入锅炉中循环使用,能够节水80%左右,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张伟说。除空冷系统外,西区屋顶雨水收集、卸料大厅屋顶圆形装饰物采光节约电能、渗沥液和高盐水处理后零排放再利用等,都是项目资源循环利用的缩影。

餐厨垃圾:

精细处理再生利用

可实时监控收运状态

拥有整洁、干净、高度自动化的工作环境,厂区物料全部在封闭的管道和设备内运行,能够日处理100吨餐厨垃圾的“首钢餐厨垃圾处置工厂”,同样是鲁家山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基地的亮点工程。

首钢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运行管理部部长陈兴兆向记者介绍,餐厨垃圾进入工厂后,处理流程可谓“细之又细”。输送至流水线的餐厨垃圾,要先后经过分拣机、精分机,将餐厨垃圾依次粉碎筛分,大于20毫米的废弃物在鲁家山园区协同焚烧发电;小于20毫米的垃圾与渗沥液混合打成浆料,由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经过分离的有机物既可进入后序的生化系统进行高温好氧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又可进入厌氧系统进行中温厌氧发酵产沼气。另外分离中会产生工业粗油脂,可销售到有资质的生物柴油厂家,通过制备生物柴油可从根本上杜绝“地沟油”回流到餐桌。

在中控室的电脑大屏中,陈兴兆向记者展示了首钢餐厨垃圾收运物联网监控系统,系统将餐企信息、垃圾车实时动态、收运量以及垃圾倒运情况等进行了展示。陈兴兆用鼠标点击一台显示工作状态的垃圾车,垃圾车的收运频次、行驶时速、收运饱和度、剩余油量、餐企垃圾产生量等信息便非常直观地显示在了电脑屏幕上。点开“视频监控”,可以清晰地看到垃圾车四个位置的监控画面,司机是否安全驾驶、垃圾分类是否细致……操作员可以全面掌握垃圾车的行驶状态与收运状态,实现了由前端收集到后端处置的全流程监控。

据了解,首钢环境餐厨垃圾处置工厂不仅全面解决了石景山和门头沟两区的餐厨垃圾处置问题,而且能够处置北京市其它城区部分餐厨垃圾。陈兴兆表示,工厂所具备的先进技术工艺与循环环保理念,不仅能够减轻北京市餐厨垃圾处理压力,还能提升北京市餐厨垃圾的整体处理水平。

建筑垃圾:

循环利用率超过90%

再生骨料用于冬奥广场建设

“吃”下去的是砖头瓦块、混凝土碎石等建筑垃圾,“吐”出来的却是可以替代天然砂石的再生建筑骨料。年处理能力100万吨、年产各类再生骨料产品88万吨的首钢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是北京市首座全封闭建筑垃圾处置线。

带着鲜明工业遗存风格的冬奥广场,惊艳了社会各界的目光。“无论是用于冬奥训练场馆装饰、装潢、装修的干混砂浆,铺设广场整个区域道路用到的无极混合料,还是突出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用砖,都用到了建筑垃圾的再生料。”首钢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副部长李卫忠说。

“如果按照处理3000吨建筑垃圾的标准,把处理后再生的产品用于铺路,每天可大约铺300米长、10米宽的一级道路。”李卫忠向记者介绍,面对建筑垃圾、装修垃圾、大件垃圾、园林垃圾、难处理垃圾等原料复杂的特点,生产线采用“二破三筛四分选”的工艺技术,处理效率达到了200-300吨/小时。通过风选、磁选、水选和人工拣选四道工序,这些垃圾可实现渣土、废金属、废塑料、废织物、废碎木及发泡砖等杂物的分离,为后续再生产品的深加工提供有效的质量保证。同时,项目的建筑垃圾处理生产线配套了N个再生产品深加工生产线,根据当地情况可设置再生无机混合料、再生砖、水泥土、再生构件、再生干混砂浆等产品生产设施,广泛用于建筑、市政和园林绿化等工程建设。

此外,这套全封闭的建筑垃圾处置线内部专门配置了多个“吸尘器”,每一台吸尘器都与一条通风管道相接,最终,整条处置线内部产生的粉尘将汇集到一处,利用布袋收集,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粉尘污染,还可提高粉尘纯度,用作生产水泥的原料。处置线两道磁浮筛分工序挑出的大量金属物,还可回炉炼钢炼铁。李卫忠表示,经过多轮次的“精挑细选”,这里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率可达95%以上。

【记者手记】

首钢展示新担当

工厂不设排污口、垃圾经过处理变身能源和再生材料,首钢在探索循环经济、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的过程中,证明了企业既可以创造“金山银山”,也能留住“绿水青山”。过去,为了打赢首都蓝天保卫战,首钢敢为天下先地实施战略搬迁调整,为首都地区环境改善做出了重大贡献;如今,冬奥组委落户崭新的首钢园区,首钢再次扛起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旗帜,以服务保障冬奥为契机,进行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的新地标。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实施,表明首都破解城市垃圾难题已经势在必行。作为首都大型国有企业,首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抢占技术制高点,在城市固废环保产业方面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道路。现在,首钢正在转型“城市综合服务商”的路上坚定前行。

□本报记者 赵思远 文/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