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随地吐痰的陋习,想必很多人都见怪不怪。不是吗,这个陋习不但对很多人来说是旷日持久,还广泛分布在各大城市和广袤的乡村。然而,这个陋习,近日随着几个法规的即将实施,或许得到缓解。
先是近日实施已近18年的《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做了第三次修改,对随地吐痰、乱扔烟头拟最高罚200元。而此前一直是罚款50元。与此同时,北京的另一部地方法规《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在今年6月施行,其中在第27条,把随地吐痰列入重点治理的第一个不文明行为。
而来自山西新出台的法规《山西省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规定》,则在全国第一个把随地吐痰的行为列入专门禁止的条例。而这个条例的处罚高限就提高了不少。规定提出,在图书馆、超市、公园、电梯轿厢等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且拒不清除痰渍的,将处以一百至五百元不等的罚款。看来山西在运用法治思维治理城市不文明行为时,充分考虑了只有高限度处罚,才能督促公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据报道,2003年,上海对随地吐痰者的最高额罚款从50元提高到了200元。自从“重罚”后,上海街头随地吐痰现象越来越少。
对随地吐痰的行为,之所以引起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高度关注,还是因为在这次疫情中,人们也知道了随地吐痰也最大限度地传染了病菌。科学研究表明,常人一口痰,至少含有5000万个细菌,病人一口痰中细菌数量更多达2亿个以上。既然随地吐痰的危害这么大,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不注意卫生呢?除了是平时的卫生陋习之外,还有就是很多人没有养成随身携带卫生纸的习惯。有痰不怕,完全可以吐在卫生纸里。眼下,对随地吐痰的行为,还没有全国性的硬性规定,这也让很多有此陋习的人钻了空子,使得这个行为在全国范围内“横行”。
因此,当山西这个专门条例出台后,很多网友都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全国性的相关规定,让这个陋习划上休止符。
由于随地吐痰在我国绝大多数地方已见怪不怪,因此治理起来既艰难又总有反复。由于没有声势浩大的舆论谴责和预防的举措,随地吐痰已成为最大顽疾之一,正如某些专家指出的那样,我们多年的道德教育都是从比较宏观的层面上引导“文明向善”的大方向,而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公民的文明程度却往往体现在一些细节中。像随地吐痰、打喷嚏不遮掩、当众挖鼻孔等陋习看似是小事一桩,其实是反映着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综合素质,可谓是小事不小,小中见大。
看来,治理随地吐痰这个国人陋习,若没有一个大的声响和动作是很难根除的。必须是常抓不懈,齐抓共管,并从娃娃抓起,造成一种强大的社会氛围:随地吐痰十分可耻!同时,也应在法律法规中高限度处罚,让随地吐痰者付出沉重的代价。不能仅仅把规定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要具体落实处罚,并形成舆论谴责的合力。
可见,治理随地吐痰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根治这一顽症,除了持之以恒的舆论宣传之外,还要有更严厉、更落地的处罚措施!
□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