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足迹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以展现中国工业成就为至高荣耀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0年5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著名作家李春雷:
以展现中国工业成就为至高荣耀

李春雷(前右二)在海洋石油922钻井平台体验生活
李春雷(右)深入工地采访农民工
 

为了及时呈现国有企业改革关键时刻工人阶级的勇敢抉择,他主动请缨,到国企改革的先锋企业邯钢采访,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写出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为了全景式展现宝钢的决策和建设过程,他紧急受命,挑战世界级的工业大题材,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宝山》展现了中国工业建设波澜壮阔的史诗般成就,并斩获鲁迅文学奖;通过深入了解中国工业化的历程和一线产业工人的内心世界,他对职工群体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说 :“为工人群众树碑立传是我的使命”;他就是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李春雷——

摸索 到邯钢与工人同吃同住,创作《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二十世纪末,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将近二十年,尽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地步。 “囊括着国民经济几乎全部主导产业的国有企业的盛衰, 直接关乎国家经济的盛衰。国有企业何去何从,关系着民生国运。这是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这场战争的序幕,就是1996年初,国务院发出批转邯钢经验的通知,召开推广邯钢经验现场会后,全国迅速掀起了学邯钢的热潮 。”李春雷介绍说。

面对全国学邯钢的热潮,李春雷再也坐不住了,邯钢和他供职的《邯郸日报》社同在一个城市。作为一名记者,他敏锐地感觉到写好邯钢经验,对于全国各地诸多尚在扭亏突围生命线上挣扎的国有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去解读邯钢成功经验的密码,去了解中国工业化过程中工人阶级的思想状态,该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呀!”当年年仅30岁的李春雷决定主动出击。

邯钢在那个时候,已经成为全国各地企业取经的中心热点,作为土生土长的邯郸人李春雷,走进邯钢要求采访,无奈对方以没时间接待为由,婉拒了他的采访请求。倔强的李春雷想为自己的这一创作选题找个出路,于是来到河北省委宣传部,拿出自己的选题策划,连书名都起好了,叫做《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李春雷鼓足勇气向领导诉说了自己的文学梦想和对这本书采访创作等一揽子的策划方案,领导被李春雷的认真态度感动了,表态说:“那你去采访吧,我们会给邯钢方面联系。”

邯钢答应接受采访了,但工业题材对于出生在农村的李春雷来说无疑是很陌生的,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在他的一篇题为《通天阁记》的散文里,记录了创作《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这本书创作的心路历程:“我的书房其实就是自家楼顶的一个阁楼,置身其中,独享安静,花开花落,春夏秋冬。我的长篇处女作是钢铁工业题材,出身农村的我根本不了解钢铁工人的生活,更不明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只好去炼钢车间体验生活,搜集资料,书籍文件堆满书桌,碎钢废铁挤满墙角,整个书房顿时就像一个手工作坊,我每天看着它们,摸着它们,嗅着它们寻找感觉,思考着钢铁与生命、与生活、与国家、与人类的关系。”

当李春雷来到邯钢宣传部,希望给予采访便利时,哪知道人家仅仅给他提供了一大堆文字资料。“光给提供文字资料岂能写好书?” 李春雷叹了一口气道:“我知道这个时候一旦退却了,这扇门就对我关上了。”当时,“邯钢效应”吸引来多位国内著名报告文学名家,比如张胜友、河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李佩甫等也在写邯钢。起初,当李春雷走近邯钢,邯钢老总和领导都不接受他的采访,他只能另辟蹊径,找基层工人与退休老干部交流。

1998年的大年三十,李春雷在邯钢度过了他人生中最难忘的春节。在除夕这个特殊的节气,他要亲身去体验,去感知这座钢城里工人们最原始、最本真的心态。他穿着一身工作服,头戴安全帽,手中拿着本和笔来到了车间。凌晨四点突然发生一次钢包大喷事故,由于此刻正值万家团圆的春节期间,工人们的思想也有所波动,为此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了细微的小失误,导致钢花飞溅,炉前的这些工人们好几位被钢花灼伤,李春雷当时距离操作的工人较远,但还是被一朵钢花灼伤了手。

谈到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时,李春雷说:“当我走近工人们,和他们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洗澡、一起工作,他们和我发生了这种特殊的心灵感应,让我找到了钢铁的感觉,让我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很多生硬穿不透的艺术感觉,一时间就过来了,让我找到了创作的灵感。”

创作《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这本书,花费了李春雷一年多的时间,其中很多细节是靠李春雷深入采访调查完成的,一共写了100多万字,最后成书是25万字。

2001年3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中国文联出版社做过一次小实验,把该书50本送给文艺评论家、机关干部、大学生、军人和普遍工人等不同身份不同层次的读者看,结果几乎所有的人都激动得热血沸腾、潸然泪下。他们说,读同类题材的作品,从来没有这样被震撼过。

升华 挑战宝钢大题材,创作《宝山》获大奖

2019年11月17日,李春雷应北京市海淀区作家协会之邀,专程从邯郸乘坐高铁来到海淀区文化馆小剧场,作为“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第21期主讲嘉宾,为海淀区作家协会的会员及文学爱好者们讲述了他的报告文学创作经历。当他走向讲台之时深深地为与会者鞠了一躬,饱含真情地说:“我和北京海淀区是有缘分的,我的文学梦想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今天面对大家特别亲切!”

1989年,李春雷先后毕业于邯郸学院英语系和河北大学中文系,由于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了数十篇散文,他被誉为“河北省新生代散文作家中的佼佼者”,因此被推荐到北京大学作家班进修,据说毕业后可享受研究生待遇。

当李春雷还来到地处北京海淀区黄庄的北大教授宿舍,拜见了未来的导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佘树森。

佘树森不仅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教授,也是一位在国内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学评论家。佘教授见了李春雷很高兴,勉励他将来怎么创作,帮他规划未来。一颗文学的梦想就这样被燃烧起来了……

但是,让李春雷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段求学经历因为各种变故,后来就没有下文了。

(下转第7版)

□陈家忠 陈虎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