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夏季养生 重在健脾化湿
北京市45种生活必需品价格监测表
丰台区市场监管局 多举措开展药品抽验工作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0年5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夏季养生 重在健脾化湿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小满过后,到下一个芒种节气期间,全国各地都会渐次进入夏季。北京隆福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姚华介绍,夏季养生在精神、饮食、起居诸多方面,都必须顺应夏季阳气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起居宜晚睡早起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这就是夏季起居调养的具体做法。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早些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夏季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人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应做到起居有规律;应注意卧室通风、凉爽;应当有适当的午睡时间,午睡可使大脑和身体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利于下午的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良好措施。“暑易伤气”,炎热可使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由于暑气熏蒸,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化增强,而睡眠时间却缩短,人容易感觉疲劳,故夏季宜养成午睡的习惯,以保持睡眠的充足。中医认为一年之中,心主夏季,一日之中,午时与心相应,适度的午休有益于养心。

饮食宜清淡偏酸

夏季气候开始变得湿热,人身之阳随天气浮盛于上、于外,内则易见空乏。夏季暑热渐盛,人体的消化能力反而容易下降,切记不可进食过度、贪凉饮冷。宜多吃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薏苡仁、赤小豆、绿豆、冬瓜、丝瓜、黄瓜、西瓜、鲫鱼、草鱼等,少食甘肥滋腻、生湿助热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油炸熏烤食物及辣椒、芥末、胡椒、茴香、虾及羊肉、狗肉等。

每到夏季,一些人会胃口不好,并认为是天气太热造成的。其实“热”并非是主要原因,“湿”才是罪魁祸首。“湿”,始于小满,贯穿于整个夏季。中医认为,天气闷热潮湿,湿邪最易侵入身体,脾胃喜燥恶湿,湿气过重,容易导致脾胃不能正常工作,造成消化吸收障碍,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薄、四肢不温等症状。由此可见,解决胃口不好的问题,既要祛湿,又要增强脾胃功能。

中医认为,夏为暑热,夏季归于五脏属心,适宜清补。心喜凉,宜食酸。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人们在夏天多吃些性凉、味酸食物为宜,尽量不吃辛辣温燥之物,应注意生食冷饮不宜过度,以免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饮食上宜以清淡素食为主,忌食膏粱厚味、生冷油腻、燥热之品。

运动宜补充能量

中医养生中讲究“冬藏夏放”,也就是说冬季要注意营养和能量的积累,而夏季就要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夏天是晨练的好时节。夏天运动锻炼,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避免大汗淋漓,伤阴也伤阳。锻炼时间不宜过长,每次30-40分钟为宜,运动强度不可过大,以汗出为度。在运动过程中应增加间歇次数,每次10-15分钟。由于夏季炎热,容易出汗,带走身体的能量,切记要及时补充消耗的能量。间歇时可饮淡盐水、金银花水等。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不要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症、多汗等多种疾病。

情志宜静心养神

夏气通于心,容易心烦气躁,夏季调情志,主要是养心神,其实质是安心静神。《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夏季,人的心火也偏旺,容易脾气暴躁、烦躁不安,好发脾气。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特别是老年人,由情绪波动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易增加,甚至因此而发生猝死。所以,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做好自我调节,重点关注心脏保养,做好“精神养生”,静心静气,如绘画、书法、下棋、种花、钓鱼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气温逐渐升高易使人“心躁”,人们应戒怒戒躁,保持神清气和、心情舒畅,以免伤心、伤身、伤神。平日可听舒缓轻音乐使心气平顺,还可食用鱼腥草拌莴笋、莲子等清心药膳。

□本报记者 白莹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