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规划》提到,北京将高标准规划建设区域性综合文化中心,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惠民文化设施。按照便捷、普惠、实用的原则,全面提升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基层综合文化设施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水平,完善居住区公共文化设施配套指标实施机制,编实织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优化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引导新建大型文化设施向回龙观天通苑等人口密集地区及文化设施薄弱地区布局。到2035年,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提高到0.45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在全面实现一刻钟文化服务圈基础上,更好实现全地域覆盖。
《规划》提到,到2035 年,北京将实现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各区全覆盖。扩大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推行夜间开放。构建以公共图书馆、综合书城、特色书店、社区书店等为支撑的十五分钟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组织开展独具特色的全民艺术普及、全民普法、全民健身和全民科普活动,办好“首都市民系列文化节”“百姓周末大舞台”“周末场演出计划”“农村文艺演出星火工程”“中国戏曲文化周”等品牌活动。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生活困难群众,开展精准化、个性化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
《规划》提到,北京将打造更多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旅游经济平台,培育一批有广泛知名度的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培育一批有行业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旅游企业。顺应消费升级变化,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科技水平、绿色含量,打造精细化、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切实提升游客的体验度和满意度。到2035年,旅游消费占全市总消费比重超过30%,北京入境游客数量达到1000万人次左右,其中国际政务、商务和会议游客占比不低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