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任洁) 北京市新高考首次适应性测试3月3日开考。受疫情影响,北京市5万余名高三考生实行居家考试模式完成测试,上午9时,一间间“云考场”在考生家中启用。
今年北京市实行新高考,科目调整为“3+3”模式,其中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三科,选考科目可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6科中任选3科,文理不分科。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此次居家进行连续四天的高考测试,就是希望考生通过测试熟悉试题结构和考试流程,了解本人在各科目的大致水平和复习状况。
疫情之下,为了保障这场“不见面”的考试顺利进行,首都教育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北京市第十八中光发卷方式就安排了三种,“有3位同学选择电子试卷,4位同学选择试卷‘闪送’,剩下174人选择现场领取纸质试卷。”该校教学副校长张林靖介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月组织全体高三学生进行了网络测试预演,帮助学生和家长熟悉了网络测试的基本环节。广渠门中学按照考试科目设置了不同邮箱,通过加密方式发放试卷,学生开考前30分钟可以自行下载。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统考科目分别设置了双邮箱,防止学生同时进入邮箱出现“卡壳”等情况。
周密的安排让学生和家长心里有了底。十二中钱学森学校的一位高三家长给老师发去短信:“体验了两个半小时的监考,我想说老师真的太不容易了,很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一零一中学校长陆云泉表示:“家长作为本次家庭考场的监考员,要严格监考、不打折扣。只有这次模拟考试考出真实水平,数据的可信度才会更高。”
李奕说,这样一次特殊的考试是个人和家庭的特殊记忆,是教育创新的尝试,更是共克时艰的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