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疫情阻击战凸显了亿万职工的崇高职业精神
“共享员工”亟待权利保障机制跟进
元宵晚会取消现场观众 体现人文关怀
■世象漫说
火线提拔, 彰显用人导向
对趁“疫”打劫者 必须依法严惩
打好企业复工复产“战疫”的主攻仗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2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享员工”亟待权利保障机制跟进

 

疫情期间,一面是餐饮等企业停业造成的人员溢出,一面是商超、外卖行业人员紧张。此时,一个创新性的“共享员工”模式被提出,并在一些餐饮企业和零售企业身上先行先试。那么,共享员工模式究竟有多大的适用范围?不同行业对此模式有何疑惑?成本和风险该如何防控?该模式将在“特殊时期”发挥多大的作用?(2月5日《北京商报》)

从市场来看,“共享员工”自然可以称得上是疫情期间应急模式,不过也不排除会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毕竟,诚如专家所指出,未来的工作模式、工作体制都在不断变化,从业者并不一定要捆绑在某一家企业中。从这一层面讲,“共享员工”或可成为未来的一种工作模式。不过,笔者以为,“共享员工”唯有规范管理跟进,才能有利于各方以及保护从业者合法权益。

最简单来理解,一则员工的东家与“临时”东家有必要加强沟通协作,以规避开业后员工无法正常回岗的窘境;二则在员工合法权益及待遇上也应给予充分保障,比如,特殊时期不妨采用相对灵活的“小时工”方式合作;三则也应把好这些“共享员工”的“准入关”,尤其对于跨界共享员工,更应该做好相关技能培训,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要。

总而言之,“共享员工”模式是疫情期间解决用工难题可行性尝试,这种创新值得借鉴。另外,也诚如专家表示,短期来看是一种员工过渡或借用,长期来看是一种共享机制,对企业间长期合作有重要意义。于此,也期待“共享员工”模式能够规范前行,于劳动用工监管来讲,也有必要完善举措,对其中可能出现的侵害劳动者权益现象及时干预纠偏。□杨玉龙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