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任洁)通过大数据排查监督极高风险人群、为湖北籍员工和湖北籍外来人口发提醒短信、街镇干部全部下沉一线、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应用……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本市加大社区(村)疫情防控工作,社区成为最前沿的防控力量。
社区(村)是疫情防控的重点,也是难点。为此,朝阳、海淀等区结合区域特点,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社区(村)疫情防控工作。朝阳区现有社区(村)619个,小区约2600个。为此,朝阳区建立湖北返(来)京人员、与湖北地区人员有接触史的人员、其他城市返(来)京人员3个工作台账,实行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及时了解常住人口、外来人口和返京人员状况。
截至2月2日24点,朝阳区通过大数据共排查到京前14日内离开湖北地区或有过湖北地区人员接触史的返(回)京人员共18821人,在此基础上入户走访155万户,走访人数3878534人,疫情摸排基本实现全知晓。
朝阳区强化社区(村)出入口管理,针对不同类型小区实施分类管控。针对11.3万在朝阳区上社保的湖北籍员工及湖北籍外来人口,朝阳发出提醒短信,提醒注意关注健康状况,做好居家观察,并及时向社区、村反馈。该区同时开通健康咨询热线87789709,截至2月2日累计接到咨询587件。
目前,海淀区有高校33家,科研院所22家,还有580个社区。根据疫情变化,海淀区将工作重心快速转到社区(村)防控工作中。2606名街镇干部全部下沉一线,实行社区、村干部包片,逐户进行地毯式摸排,实现社区(村)全覆盖,全面建立街镇、社区(村)、小区(楼宇)、楼门四道防线,目前除家中无人或反复电话联系不上的,100%完成入户排查任务。
同时,海淀区发挥科技优势,围绕大数据防控、诊断试剂及疫苗、新药研发等方向,加大科技防控力度,搭建疫情大数据综合分析、预警和防控平台。比如百度公司完成的多人体温快速检测方案可实现快速初步筛查、高温人群准确测温+精准定位,已在清河火车站完成部署;智能外呼平台在上地街道完成试用,有效减轻了人工排查的压力。此外,高普乐在线式红外测温系统现有设备应用于地铁五路居站、海淀医院等地,两日筛查1500人左右,检测率100%。
此外,针对外卖员和快递员这两大社区出入群体,北京市疾控中心专门为其制定了工作指南,要求用工单位保障他们的健康,做好健康监测台账,提供必备口罩、洗手液等防护条件,开展健康教育,让员工工作结束后尽可能休息,不要组织聚会;员工正确戴口罩,把口鼻完整遮住,一旦潮湿污染要更换;减少与公用设施的接触,吐痰打喷嚏时做好遮挡,尽量用餐巾纸,避免对其他人造成危害。接收快递时双方都要做好防护,外包装不带到室内,回去后要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