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批4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宁波自2013年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目前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市民知晓率从35.7%提高至93.7%。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整体工作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中名列前三,在2018年度浙江省考核中排名第一。(2月2日 《北京日报》)
垃圾分类是一项多方联动、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要构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单位多方联动、环环相扣的全过程垃圾处理机制,垃圾分类各环节要“看得见、摸得着”,从前端的分类收集到中端的分类运输、后端的分类处理,形成一条完整的链条。同时,政府应出台鼓励性政策和制定垃圾分类的规则,利用增加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激发垃圾分类企业活力,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花最少的钱达到最佳的效果。
垃圾分类是生活新时尚,其意义在于绿色低碳、环保生态。垃圾分类涉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考验城乡精细化管理水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如在宁波全市的居民小区,都铺设了“搭把手”智能回收站。这个项目从2018年启动,目前,已铺设了超2000多个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站,平台居民注册人数超36万,用户投放近300万人次。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要前端、后端一起抓。前端要通过立法来明确责任,达到人人有责,后端要尽快建设完善的分类处理设施,每个环节都不能松懈。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垃圾分类需要高度重视、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既要破解源头分类难,又要解决后续环节“梗阻”,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积极参与,才能让垃圾分类真正落地见效。□吴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