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并解读《北京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有关内容。《行动计划》分为引言、重点任务、保障机制、重点项目四大部分,共梳理重点项目27个,包括以文化设施建设为主的“硬件”优化项目,以及以政策保障为主的“软件”升级项目。
【目标】
到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收入破1.5万亿元
北京2006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多年来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和增速保持全国领先。2019年,全市文化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1月-11月规模以上法人单位实现收入11146.2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文化核心领域实现收入9921.4亿元、同比增长10.1%。文化产业作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已成为助推北京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2018年6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立了由“两大主攻方向、九大重点领域环节”构成的文化产业高精尖内容体系,并提出九大产业促进行动。在《意见》框架下,市文化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印发《行动计划》,回答了未来3年北京市文化产业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应当“干哪些、怎么干、谁来干”的问题。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要实现收入突破1.5万亿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10%以上。《行动计划》共提出了4项重点工作,分别是推动精品内容创作生产,提升知识产权转化质量,畅通文化传播渠道,打造国际一流的融媒体中心。
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主任刘绍坚介绍,通过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的实施,力争通过3年努力,实现创作生产精品化、文化创意品牌化、新兴业态多元化、市场体系现代化,初步形成首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
【重点任务】
打造IP运营为核心的特色小镇
在推动精品内容创作生产方面,《行动计划》部署了抓好重点题材项目创作,鼓励音乐、影视、网络文艺等作品创作生产,打造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等方面重点任务。
在提升知识产权转化质量方面,《行动计划》部署了实施知识产权融合运营示范工程,将打造以IP运营为核心的文化景区和特色小镇,推进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等交易平台建设发展,鼓励国有文化企业和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利用IP资源实现价值转化等方面重点任务。
《行动计划》还提出,推进演艺之都、影视之都建设,完善实体书店布局,培育发展网络视听、移动阅读、在线教育、网络文学、数字出版、知识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网络平台,加大影视译制基地建设,推进文化企业海外布局等方面重点任务。
研究制定建设“设计之都”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部署了推进“设计之都”建设,培育领军设计机构、高端设计人才、专业化设计园区,开展北京市设计创新中心认定,支持创意设计类众创众包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重点任务。
据了解,2019年1月-11月,全市规模以上创意设计服务业实现收入2490.9亿元,已成为九大行业中仅次于新闻信息服务的第二大支柱。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建设“设计之都”的相关行动计划。为推动文博创意产品创新性发展,《行动计划》还部署了加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力度,推动北京老字号传承复兴等方面重点任务;部署了推动网络游戏创新发展,支持原创动漫游戏产品开发,推动电竞产业蓬勃发展等方面重点任务。
《行动计划》部署了着力提升首都城市空间文化品质,有效盘活老旧厂房资源等方面重点任务。据介绍,2017年底本市印发了《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不久前,市文化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指导意见》基础上研究出台了《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根据调查,截至2019年9月,全市各区共梳理出老旧厂房资源774处,总占地面积约3227万平方米。
加快发展文化科技领域高端装备制造
《行动计划》提到,重点推进开展文化科技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认定,加快发展文化科技领域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重点任务。加快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将重点着眼提升旅游文化品质和强化旅游对文化的传播功能。推进文化与体育互融互促,将以筹办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契机,重点推进滑雪、滑冰等冬季项目与文化表演融合互动,开展5G+8K超高清体育赛事转播创新试验研究,着力提升品牌赛事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加快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区建设。
在推动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上,《行动计划》部署了实施“文化商圈”计划,建设时尚之都,打造文化休闲娱乐精品项目,发展文化与健康、养老、养生、医疗等多业态融合的康养产业,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重点任务。
推动创办文创银行
在创新文化投资模式下,《行动计划》部署了持续完善文化投融资服务体系,鼓励文化金融机制创新,优化财政资金支持模式等方面重点任务。为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困局,北京市综合运用银企合作、建立平台、贷款贴息、融资担保、培育上市、设立基金等多种手段,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
2017年起推出“投贷奖”联动政策,通过“政策+市场化平台+服务+生态圈”的模式,在大幅提升文化企业融资成功率的同时,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截至2019年底,“投贷奖”累计支持项目2009个,支持金额12.12亿元,拉动投资1071.78亿元,放大倍数达88.44倍。据了解,下一步,相关部门还将积极推进打造“文创板”,推动创办文创银行,设立北京文化发展基金,进一步优化完善北京文化金融服务体系。
此外,围绕壮大文化市场主体,下一步还将重点在培育壮大骨干文化企业、支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发力。大力促进文化消费,部署了完善消费激励引导机制,提升品牌活动发展质量等方面重点任务。下一步,围绕激发文化消费增长潜力,将继续发挥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北京惠民文化消费电子券、北京文化消费品牌榜等既有品牌的引导作用,同时积极培育新型文化消费模式、文化消费场景,打造更多群众身边的城市文化空间。
此外,强化人才智库支撑,重点围绕人才培育、人才引进、人才合作,以及高端文化智库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任务部署。做优市场服务环境,重点围绕加强版权保护,健全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完善中介服务平台功能等方面进行任务部署。
□本报记者 盛丽/文 邰怡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