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爱国情 奋斗者
魏航英:循着父辈的足迹教育援疆
“焊”动德国制造的“80”“90”后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1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焊”动德国制造的“80”“90”后
——记首钢矿业公司青年焊工王涛、张钊
 

2019年11月,在德国举行的中德“北京·南图林根”职工焊接对抗赛中,来自中国的首钢选手王涛、张钊分别夺得氩弧焊、焊条电弧焊组冠军。走下赛场,这两位小伙子略显腼腆,王涛出生于1991年,张钊出生于1988年,这对年轻的兄弟不仅是赛场上的“联盟”,更来自同一个单位——首钢矿业公司协力公司。

别看他俩年龄不大,却是企业内有名的“青年焊匠”。王涛曾连续4年获得“首钢技术能手”、两次获得“首钢青年创新先锋”,2018年获得“首钢杯”第九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电焊工冠军。张钊曾连续2年获得“首钢技术能手”“首钢青年创新先锋”,荣获“第十六届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高级技术能手”,获得2018年“首钢矿业杯”第二届全国冶金矿山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电焊工项目冠军。

这是两位“80”“90”后长期坚守初心的回报。

王涛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什么岗位,只要用心做,肯付出,都能干好。参加工作六年多来,班组不论有什么脏活累活,他都第一个抢着干,他知道,想成为工匠就要有10000小时的魔鬼练习。身上的烫伤多了,但技术越来越硬了。

张钊的梦想是成为最优秀的焊接技师,他曾经一天连续七个小时蹲在地上练技艺,靠着这股毅力,他逐步成长为首钢冠军、行业冠军。赛场外,这对兄弟强强联手,将所学技能回报企业。大大小小工程的现场,都有他们的身影。

2017年,两人参与首钢秘鲁铁矿钢结构工程,担任焊接培训导师,双双取得“美标”焊工证。助力1.9万吨高质量钢结构件渡重洋,在大洋彼岸的“一带一路”国家竖起中国人的“铮铮铁骨”。

2019年,为充分发挥首钢国家级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作用和首钢焊接技能专家的技术优势,首钢组建了钢结构焊接技能专家技术质量服务组,两兄弟加入质量服务组,从钢结构焊接环节为大跳台项目建设把好质量关。2019年10月23日,两兄弟接到参加中德“北京·南图林根”职工焊接对抗赛通知。代表首钢、代表北京、代表中国赴德国参赛。

11月8日,正式开始集训。集训时间只有15天,挑战可想而知。每天集训,早八点到晚八点,两人吃完晚饭继续回宿舍自学理论。王涛所在的是氩弧焊组,有一个斜45度的管管对接,必须左右手都会灵活焊接。王涛擅长右手,需要训练左手。可晚上八点训练场地关门,他便在网上买了一个氩弧焊焊把,晚上用左手拿着焊把练习动作,甚至连睡觉都拿着焊把,有时候连做梦都在焊接……离比赛只剩一周,比赛项目改变,培训基地没有比赛所需规格的焊接材料。焊接材料变了,焊接手法也随之而变,王涛又从网上下单,最快发运!每一分都不能耽误!收货的时候,王涛如获至宝,立即投入练习……

张钊所在的组是焊条电弧焊组。比赛前,他发现德国焊条和国内焊条不一样,焊出的铁水比较稀,流动性强,不好控制。他一遍遍摸索焊接经验,找出规律,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研究总结,他发现在平板焊缝打底时,将原来间隔0.2s调整到0.5s,有利于铁水达到最佳凝固状态;焊缝填充时,将原来焊接2遍调整到4遍,能够保证焊肉达到最佳厚度;焊缝盖面时,将原来停顿0.2s调整到1s,弧坑容易填满,不会咬边。

最终,两兄弟沉着应战,稳扎稳打,在决赛中脱颖而出,双双获得所在组项目冠军,取得了德国焊接协会颁发的国际认可的DVS焊接证书,展示了首钢雄厚的人才技术力量和一线职工扎实的焊接技艺,为首钢赢得了荣誉,为祖国争了光。

高山流水遇知音,在焊花照亮的青春路上,王涛和张钊志同道合,这对兄弟还将并肩作战,在首钢的大舞台上继续“焊”动他们发光发热的青春。

□本报记者 马超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