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鸟继而迷上做鸟架。宛如工艺品的鸟架上如今却不再有小鸟停留。西城区育翔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课教师余剑飞对此很坦然,他说鸟的归处是大自然,自己留着鸟架欣赏就心满意足了。
余剑飞从小就喜欢鸟,在他的眼里,小鸟是有灵性的,生机盎然,能给人带来一种美的感觉。上初中后,学校开设了劳技课,其中一项是教学生制作老北京鸟架,爱屋及乌的他一下子迷上了这门手艺。课上学习还不够,回到家,在爱做工艺品的父亲的指导下,他继续刻苦练习,直至对制作步骤滚瓜烂熟。二十余年过去了,他对工艺步骤依然熟稔于心。
他制作的鸟架古朴典雅,去繁就简,属于典型的明代风格,不同于讲究技艺繁复华美的清代样式,这与他的养鸟观密切相关。
在余剑飞看来,制作鸟架之前首先要了解鸟的特性,要为鸟去做适合的架子,而不能让鸟来迁就架子,否则再精致的鸟架也流于匠气。同时,什么样子的鸟适用什么鸟架是有定数的,比如喜鹊、锡嘴、伯劳、粉眼等长尾巴的鸟就应该放在鸟架上,这样它们的视野开阔,也免得被鸟笼折伤尾羽。鸟架没有固定样式,只要鸟愿意呆在上面,就是不错的作品。
“我做出的鸟架没有一个螺丝或钉子,沿用的是老祖宗传下的榫卯构造,严丝合缝;下方的盖板比一般的架子大一些,这样放在地上更稳当,鸟的尾羽也不必碰到四周,还可以抽拉出来,便于清理垃圾;鸟杆上要缠一圈线,如此不仅能增大鸟站立时与杆的摩擦力,而且能防止鸟的尖爪抓坏木杆;两边的支架上要开槽道,既能放食罐和水罐,还能夹住苹果、香梨等水果,给鸟改善伙食、增加营养;拴鸟的铁圈如果过粗会套不住鸟,过细容易勒烂鸟的脚或脖子,所以要大小适度,而且不能用胶皮,那种太闷气,最好用羊皮……”
一说起制作鸟架的学问,余剑飞就滔滔不绝起来,每一处细节他都经过千思百虑,一遍遍地推敲,为的是让鸟儿栖息在上面时尽量能舒坦。
做鸟架一般用酸枣木等木头,过去他跑一趟官园就能找到合适的木材,后来鸟市撤了,木料不好找,但他也不愿凑合。“拿个铁条随便弄一个架子,夏天里上面得多热啊,鸟受得了吗?”他视鸟如人,不是普通的动物,而是有着自己的想法,是人类的益友。所以他会从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为它们造出一个舒服的小窝。
做鸟架一般用时一周就能完成,但他习惯在上釉后时常摩挲,就像盘核桃似的,以此让釉进一步渗入木头,避免今后发生干裂。刷漆时他讲究一遍到底,不能上下反复去刷,那会造成漆色不平。所以每做一个鸟架,他往往需要半个月甚至更久,觉得一切都满意了才算放心。
费了如此功夫,他制作出来的鸟架已不再是一个简单摆设,而是投入了不少感情、无论搬几次家都不会舍弃的老伙伴。即使工作再繁忙,他也习惯每隔两个月就把鸟架拿出来,仔细保养、擦拭一番。他手里现有的最老的鸟架还是当初上学时候做的,哪怕经过多年风霜,依然有八成新。虽说鸟架是为鸟儿服务的,但参加工作以后,余剑飞就陆续把养的鸟放飞了,让它们翱翔天空,回归自然。他说那里才是鸟儿的家,是鸟儿心仪的去处,自己不能限制鸟儿的自由,即使再喜欢,也要忍痛割爱。如今家里只剩下一个个空荡荡的鸟架,他没有丝毫遗憾,能记住制作的技法,就感到非常满足了。
作为小学教师,他会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起鸟架、毛猴、纸盔甲等老北京手工艺品的制作,台下一个个小脑袋听得聚精会神。学生们爱听他的解说,还在他的指导下用牙签、硬纸板、木棍、线等简单工具做出小板凳等物品,每当这时,他都倍感自豪。
余剑飞的兴趣非常广泛,除了制作老北京鸟架外,他还喜欢摄影、做手工、写作等多种门类,而且很多都干出了名堂,每天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是朋友眼中的“玩家”。他说人活一生,钱财等物质乃是身外之物,最终只有美好的回忆能留下,“如果一个人什么爱好都没有,生命该是多么的苍白!”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