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怀抱兴农初心 带领村民找到产业拓展方向
奔走在科技扶贫路上的“推销员”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12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怀抱兴农初心 带领村民找到产业拓展方向

宋正河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
 

“我们的心愿很朴实,就是想倾心倾力为首都农业发展服务,让京郊农民增收致富。”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宋正河说。

作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站长和中国农业大学平谷生态农业智能装备教授工作站站长,几年来,宋正河带领团队抱着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和对北京郊区开展扶贫的满腔热情,用科技的力量,用文化的魅力,帮助平谷区大峪子村的村民们一步步找到了产业兴旺的方向。

大峪子村地处北京市平谷区北部,土地多为谷中平原,西峪水库西干渠从村域通过。全村土地以发展大桃生产为主,全村90%的农户以大桃种植为主导产业。

“最初,我们认为平谷大桃声名远播,配套的种植、生产配套一定很全,但是实际考察后才发现,大桃的生产主要还是靠人力,使用到的农机装备有限。”宋正河表示,在与大峪子村党支部书记刘彦亮的交流中了解到,目前,种桃农民们最发愁的是桃子成熟后的分拣,只能靠人工和经验,容易出错。考虑到团队有重量、甜度等检测技术手段,宋正河当即拍板,要为农民们研发出大桃分选机,建立一条大桃分选生产线。

虽然掌握相关技术,但是研发一条集入料、称重、检测、分级等功能为一体的生产线可并不容易。团队成员、科技特派员王伟介绍说,考虑到生产线所占面积大,他们将场地选在了大峪子村外西南郊的一个废弃养鸡场里。那里四面漏风,没有水源,夏热冬冷。就在这样一个地方,团队成员们克服重重困难,一个个解决遇到的难题。“尤其是在技术攻关的后期阶段,因为过了大桃的生产季节,我们只能改用苹果进行试验。不过,反而拓宽了我们的思路。”

“历时8个月,我们当初设想的这条生产线终于全面建成了。”宋正河介绍说,生产线长16米,宽6米,主要包括入料段、输送段、排列段、回收段、称重段、果品糖度检测段、分级分选段。称重精度正负不超2克,测糖精度正负不超0.5克,不仅能够适应蟠桃、油桃和毛桃等桃类,而且还能应用于苹果。如果按5线并行计算,分拣能力可达每小时18吨。“有了这个先进设备,我们就可以把好的桃、甜的桃挑出来,卖一个更好的价格。”大峪子村党支部书记刘彦亮高兴地说。

大桃的分选问题解决了,但是想靠大桃致富,似乎还有一道坎。“因为村里农户各自为战,不能形成品牌优势,而且做出的东西缺乏包装,市场认可度还不高。我们急需科技人员帮忙提升大桃的品牌,增加附加值。”刘彦亮说。鉴于这些情况,宋正河又派来了团队成员、在中国农业大学从事工业设计教学工作的老师刘平义。刘平义以桃文化为设计元素,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团队的调研,根据平谷当地特色商品,将“黄桃罐头”作为文化建设特色产品,从产品的产地、采摘、制作、包装一体化入手,将传统文化与桃罐头相结合,设计了系列新产品。

今年,宋正河带领的科技特派员团队帮助当地一家合作社企业申请将“黄桃罐头”作为北京郊区特色商品,入选“北京礼物”特色商品。企业负责人杨国栋表示,通过“北京礼物”的申请,更多人认识了平谷的黄桃罐头,认可了企业的品牌。以前,他们每年的产销量只有20吨,今年一下就提升到了30吨,而且产品做到了标准化、规范化。他也可以收购其他农户的黄桃,解决其他农户解决销售问题。“现在,我们就优先帮助村里年纪大的、生活困难的农户销售黄桃,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

“宋教授和他的团队工作很辛苦,是他们让我们这些农民亲身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对生活也有了更多美好的期盼。”杨国栋感动地说。

□本报记者 陈曦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