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矿山深井,一名电工如何蜕变成自动化技术专家?马著做到了。从电工到工控软件开发员,从自控设备到软件编程,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开发,他用31年时间钻研,一步步让井下摸爬滚打的工人走上来,实现电脑操控,为矿山建设打上“智能”的标签。如今,顶着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钢工匠的光环,首钢矿业公司工控软件开发员马著成了名人,可他的身影还是经常出现在几百米深的井下,用代码和指令探索着智能矿山新领域。
攒工资买电脑钻技术终成骨干
1988年,马著成为了首钢矿山的一名电工。从技校到工作岗位,马著对计算机的痴迷就没变过。“我当时非常好奇,为什么敲打几下键盘,计算机显示器上就可以出现汉字,我决定在下班以后花时间来研究一下计算机,看能不能与我的工作产生什么‘化学反应’。”
那时,马著的工资是每月400多元,而一台计算机却要几千元,马著整整攒了两年的工资,兴奋地跑到北京买了一台计算机和一些与电脑相关的书籍。从此,马著下班后比上班还要忙,他从最基础的办公软件学起,一边看书学理论,一边上机摸索。在那个年代,矿山与计算机相关的书籍非常少,马著就坐着小火车去唐山,唐山找不到,就去北京。同事们常说,那时同龄人家中传来的都是饭菜的香味,他的屋里尽是噼里啪啦敲击键盘的声音。
2001年,矿业公司为了提升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在全公司范围内招聘有志向、有爱好的技术人员。已经跟计算机打了十多年交道的马著从参加报名的100多人中脱颖而出,如愿被录取。他开始扎在实验室里,开始向技术骨干和项目技术负责人的身份转变。
2003年,马著被任命为水厂铁矿破碎自动控制改造工程的技术负责人,在较短的时间内,他绘制了11套450余张图纸,编制的控制软件涉及2000多个控制点位。半年里,他便完成了整个系统的设计、编程、调试,实现了破碎系统全流程自动控制。正是这个项目,让马著出现在矿山人的视野里,成为矿山第一个“皮带控制专家”。
研发自动驾驶系统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2009年,首钢矿业公司启动杏山地采建设,当时地采实现了自动化,在国内尚没有成熟可鉴的架构,马著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从国外地采矿山考察学习回来后,马著暗下决心,要让中国的井下工人像外国工人那样,在地面上看着电脑干活。
为了设计出符合生产实际的技术方案,那段时间,马著每天清晨下井,在井下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晚上回到家里,搬出电脑继续工作。为了摸清楚现场每一个点位,马著在井下马不停蹄,脚上磨出了几个血泡,也没有在意。井下潮湿的环境,让血泡感染、溃烂,不得已下马著架起了双拐,这些却不能动摇他研发的步伐。
从初期图纸的设计到现场施工,马著全程参与、全程领军。他的爱人看他日渐消瘦的身体,十分心疼,常跟他唠叨:“你早上下井晚上回来,两头看不到太阳,咱们这个家都成了你的第二办公室了。”
最终,马著研发的井下电机车自动驾驶系统,开创了无人驾驶先河,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杏山铁矿因此被国家安监总局评为“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全国十家试点矿山,使电机车操作工人成功离开井下,在办公室内通过电脑远程控制电机车。更重要的是,马著在地采自动化领域的创新、创造,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并荣获首钢科学技术一等奖、冶金矿山科学技术一等奖、冶金科学技术奖。2015年,马著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了表彰。自此,马著成为了人人知晓的智能矿山专家。
六下云南攻克难关点亮首钢品牌
对于新项目和重要工程,马著总是有准备、早准备、多手准备。在云南的一个矿井下有轨运输无人驾驶项目中,马著带领团队六下云南实地调研,并将杏山铁矿相关技术对比国际顶尖技术,总结出适合对方生产实际的总体思路和目标,罗列出各种各样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每一个问题设计解决方案。
在为期2天的项目论证中,其他几家公司交流时间平均在1个小时左右。而马著和营销团队前期准备工作充分,方案特别切合对方实际需求,整整与对方交流了7个小时,沟通中解答了对方提出的40多个问题,用户一直以来的疑惑和问题都找到了答案,这对项目签约起到了关键作用。项目签约后,马著成为项目负责人。面对最先进的自动化软硬件、国外高端卸载站、国内首例65T电机车、第一个EPC总包项目等多个挑战,他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出色完成了项目,在云南点亮了首钢品牌。
在马著的徒弟眼中,师傅搞了这么长时间计算机,大脑就像是“CPU”一样强大。在现场,马著手把手为徒弟们排解难题;无法到场,他便与徒弟们通过电话、视频攻克难关。马著说:“我最喜欢和徒弟们在一起,每一次和他们探讨技术难点,都是一次思维的碰撞;每一次传授自己的经验,都是对自己知识架构的梳理和沉淀,这能让自己更好地总结,更清晰地找准后续的工作方向。”如今,首钢矿山地采技术和产品遍地开花,马著的徒弟们也开始独立完成社会项目。
【人物名片】
马著,1988年9月毕业于首钢第一技工学校,现为首钢矿业公司计控检验中心工控软件开发员,自动控制工程师,矿业公司自动化专业技术专家,马著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曾获“首钢创新之星”“首钢劳动模范”“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市民学习之星”“全国百姓学习之星”等荣誉称号,他完成的创新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冶金矿山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2019年,马著获评“首钢工匠”,享受首钢集团一线技术工人的最高荣誉。
□本报记者 赵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