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讲好红色故事是我的使命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9年12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讲好红色故事是我的使命

孟超
香山革命纪念馆讲解员
 

“70年前,毛主席心中装着人民,在开国大典上高呼‘人民万岁’。70年后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党的执政理念,在国庆盛典上高呼‘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这是将人民放在心中,举过头顶,是共和国对人民的致敬!”舞台上,孟超高扬右臂,眼圈泛红,微微昂起头,抑制住泪水。

11月16日,在“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演讲大赛全国总决赛中,香山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孟超获得金奖。赛后第12天,记者见到了这位80后小伙儿,听他讲述金奖背后的故事。

大赛现场引得观众共鸣,高呼“人民万岁”

孟超说他演讲的题目是《人民万岁》,“主题听起来很宏大,但却是我工作中收获到的真切感悟。”也正是由于孟超的演讲内容,引得了观众的共鸣,评委现场提议,观众三呼“人民万岁”!在10月1日晚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晚会上,礼花打出了四个大字“人民万岁”。孟超看到这四个字的时候,想起了这样一位老人。

孟超说,老人83岁了,她在香山纪念馆看完了开国大典的全息影像后对孟超说:“1949年开国大典的时候,我和妹妹是扒在中南海的墙头看着天安门的方向的。今天,我终于可以看一次完整的开国大典啦!”她就是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她还对孟超说:“记得就在那天晚上,妹妹还问爸爸‘人民喊你万岁,你喊人民万岁,真有意思!’爸爸蹲了下来,把我们俩揽在怀里,动情地说:‘这样才对得起人民啊!’”孟超对李敏老人说:“那时候在香山,您天天和爸爸在一起多好啊。”老人说:“我和爸爸就一起吃过一顿饭。”李敏老人的回答,让孟超不敢相信。

作为讲解员,孟超对这段历史再熟悉不过。毛主席在香山住了181天,可就在这181天里,他亲笔写下的电报多达179份。他发出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谱就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豪迈诗篇,更写下了确定新中国国体的《论人民民主专政》。

“与自己近在咫尺的女儿,却只吃过一顿饭。这就是毛主席,他心里装的是国家,装的是人民。就连当初中共中央进驻北平为什么选择在香山办公,其中就有不打扰人民的考虑。”孟超说,每次向观众讲述这个故事,不仅是对这段历史的又一次学习,更是对内心的一次洗礼。“这也是我对这段历史的又一次学习。特别是今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香山革命纪念馆视察,我有幸亲耳聆听了习总书记的教诲。”

演讲词一遍又一遍地在孟超心中铭记:双清别墅,70年前党中央和毛主席“进京赶考”的地方。纪念馆前的这旗杆,全长19.49米,象征的正是1949年新中国诞生;纪念馆主体建筑的这28根柱子,是中国共产党28年浴血奋战的象征……“这里是我工作的地方,更像是我的‘家’,每一根柱子、每一块展板,我都无比熟悉。”孟超告诉记者,每一次的讲解过程,都是在像参观者介绍着自己的“家”。

做红色讲解员,只想让听众对革命历史感兴趣

金奖背后,是无数辛苦备赛的日夜。国庆节后,大赛进入冲刺阶段,孟超从早到晚练习,决心把《人民万岁》的故事讲好。临近比赛,一位指导老师给了孟超关键的点拨,“可以再亲切一点”,这让他茅塞顿开,准确地把握住了情感表达的“火候”。“压力不是来自名次,作为红色讲解员要通过比赛把这段历史好好地讲给更多观众听。”孟超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动人演讲,深深地感染了观众,决赛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很多人还潸然泪下。其实,孟超在香山纪念馆做讲解员之前,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2009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毕业后,作为小语种人才,他任职在抗战馆,这一干就是10年。

“从不敢想象,自己会成为一名讲解员。”孟超坦白地说,“刚开始,觉得日复一日地讲解,有些枯燥,甚至想过换工作。”可是,当2013年的一个下午,他目睹到了一次母子互动的场景,让孟超真正意识到了自己肩头的责任。

那天,一位妈妈带孩子来抗战馆看展览,可孩子不感兴趣。妈妈说:“你去里面转一圈儿,妈妈奖励100元。”孩子这才进馆参观。可孟超心里很不是滋味,“孩子对了解这段历史不感兴趣。”但转过头一想,“红色基因代代传,我突然觉得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了。”

孟超开始琢磨讲解技巧,根据不同年龄层孩子的特点,调节语速、语调,抖包袱、给孩子们讲故事,让他们有兴趣从头到尾跟着自己听下来。“民族英雄赵一曼,留给自己孩子的不是万贯家财,只是一封家书,里面写道:‘宁儿啊,希望你赶快长大,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孟超说,很多孩子听到这个故事,虽然年龄很小,但也会感动地流泪,有的孩子还会在留言簿上写下自己的感悟。

载誉归来,每天仍走“赶考路”

11月17日,总决赛结束后的第一天,孟超上班了,手捧比赛时获得的鲜花,他庄严地献给了毛主席的雕像,并深深地三鞠躬。“那时候,我就想着,没有当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谈何而来。”使命感,对于34岁的孟超来说,是口中娓娓道来的讲解词,更是心中一颗坚定的初心。

观众的满意和认可是孟超最在意的。从抗战馆到香山革命纪念馆,每天,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观众络绎不绝,忙的时候,孟超一天就要讲上四五场,算起来要七八个小时。可为了让观众听得过瘾,孟超还在不断扩充知识储备,参与各种临时展览的讲解,读书看报,积累与展览有关的故事、文化历史知识,补充在讲解里。

到今天,纪念馆整整开放近三个月了,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30多万人。在繁忙的工作中,孟超与同事们主动热情地向观众们讲述新中国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讲述毛主席向世界宣告新中国成立使用过的第一支话筒,讲述开国大典上的十门礼炮。这一件件珍贵的革命的文物,一段段红色故事,让观众热泪盈眶。

“我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有责任将这红色文化和这红色基因永远传承下去。讲好红色故事,这是我的使命与责任。”载誉归来,孟超每天仍在走“赶考路”。

奋斗金句:

1.我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有责任将这份红色文化与这红色基因永远传承下去,讲好红色故事。

2.虽然我们平时所做的都是一些小事,可是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那也是不容易的。

3.每当我向人们讲述这段历史的时候,我都觉得是内心受到的洗礼,也是自己对这段历史的又一次学习。

4.香山革命纪念馆是我工作的地方,更像是我的“家”,每一根柱子、每一块展板,我都无比熟悉。

对话:

记者:第一次讲解的时候,紧张吗?

孟超:紧张呀。虽然说上学时候,有上台的机会,但是1个小时不喝水,边走边讲解,手眼脑的协调很重要。记得第一次是领导查词的时候,当时,我就是背,完全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感触。

记者:做了10年的讲解员,你感觉收获了什么?

孟超:十年对于一个职场人来说,的确真的是不短的时间了,而且没有过踌躇,一直向前走。我发现自己每一次讲解历史的时候,都受到一次洗礼。这是精神上的,讲述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史,思考着当下自己的“赶考路”。

□本报记者 白莹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