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9年12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将研究出台劳动教育指导性文件
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12月3日,北京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大会召开。市教委表示,将根据即将出台的中央关于劳动教育的文件,抓紧研究出台北京市劳动教育指导性文件。上个月26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审议通过,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

【现场探访】

通用技术课上学会做衣服加工金属

12月3日14时,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实验楼六层传来一阵阵“滋滋”的金属摩擦声音,这是《现代金属加工与艺术设计》正在上课。整间教室宛如一个小型车间,在拥有十多年工厂工作经验的教师王金波的指导下,十几个高一学生头戴工作帽,身穿工服,使用钢锯、钢锉、车床、钻床、锉刀等工具,对两块铝板和三四根铝棒进行加工,目标是制作立柱式沙漏。此前,他们的师兄师姐已做出了沙漏、瓶起子、九连环等物。

“起初选这门课,我以为就是简单地把金属物品卷起来,做得很精致的那种。”女生雷雨晴进了教室,看到一大堆钳工、车工、金工使用的工具,瞬时有点发蒙。但深入学习进去,学会工具的使用,她尝到了动手的乐趣,发现加工设计金属很有意思,第一次做出立柱时特别满足。“学习这些知识,不代表我将来就要进工厂、去流水线,而是要掌握劳动技能,也许有一天能指导别人。”家里人听说后非常支持她,也不担心捶捶打打操作会让孩子受伤,身为高级金工的姥爷还教给她很多加工的注意事项。

画版、裁布、两块布贴着缝……另外一间通用技术教室里,高一学生谷宇丰和鲁奕彤为一组,与另外14个女生正在上服装设计与制作课。经过两次80分钟大课的学习,一条八片裙初见雏形,进入收尾缝制阶段。

两个“00后”的家里都没有缝纫机,以前也很少做针线活,通过选修这门课她们学会使用缝纫机,做出的抱枕放在床上,每天靠一会都很开心。

【学校经验】

创新课程项目 挖掘师资潜力

设计智能机器人、使用缝纫机制作服装、深入田间插秧……如今,越来越多的北京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开设了不同形式的劳动课程,提高学生的兴趣,深化育人质量。

原来的通用技术课是高中学生最“爱”逃的课,即使留在课堂往往也在写其他科作业,现在则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甚至到下课铃响还不想走。能实现这一逆转,实验中学靠的是创新课程项目,把劳动教育和学生真实的需求、未来科技等方面结合起来。

据实验中学校长李晓辉介绍,学校一直重视劳动教育,初中安排了必修的劳动技术课,高中安排必修的通用技术课。在开齐开全国家规定课时的基础上,开设了人工智能、木工、3D打印、车床、纸服装制作等多种门类,供学生自选。目前,实验中学初中部有5项劳技课,高中部有8项通用技术课。

为了解决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实验中学挖掘校内教师潜力,现有15名劳技加通用技术课教师,其中12人专职。他们中有的是原来的劳技教师,有的是其他学科转过来的,还有学校从工科院校中招聘而来的。教师们各具才艺,比如通用技术课的教研组长岳云霞开设了服装设计课,因为具有职高工作经验,所以她的课讲得非常贴近实际需求,学生们都很爱听。上完课后,一个男生给母亲做了一件衣服,让家长惊叹不已。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中部把劳动教育分为三个场景:卫生保洁、整修校园菜地、绿化美化等校园内日常劳动;以志愿服务队(80小时)、高一职业体验周、高二乡村社会实践周为主体的校园外劳动实践课;力所能及的普通家务劳动,假期里要求学生为父母做八菜一汤的晚餐等。校方表示,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劳动教育,学生得以在真实的国情和社情民意间认识中国、感知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自我驱动的内在动力。

通州区陆辛庄学校把劳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形式包括组建师生志愿服务队、集体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等。劳动实践活动会评选出“小能手”“感动的人”“努力的人”等荣誉人物。通过学生的不记名投票,再次对劳动予以肯定,同时以努力劳动的学生为榜样。

【本市现状】

鼓励各区采用“3+6”专题劳动教学

在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中,市教委要求各区保证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信息技术的课时,鼓励各区采用“3+6”专题教学方式,即小学阶段必学内容包含“纸工”“手工缝纫与绣制”“泥工”“种植与养殖”“绒线编织与钩织”“手工编制”“金工”“木工”八个专题;辅学内容包含“小动物养殖”“刺绣”“植物编制”“食品加工与制作”。

初中阶段劳动技术课程必学内容包括“木工”“金工”“电子”三个专题;辅学内容包括“种植”“数码摄影”“陶工”“烹饪”“服装”“机器人”六个专题。

同时,市教委加强对中小学生劳动实践的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区和学校结合实际开设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在地方和学校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

2015年以来,本市启动市级学农学工项目,让学生体验一周的学农学工生活,初步构建了学农学工特色课程体系,开发了学农学工教育课程平台,学生在网上自主选课。在市级学工学农活动的带动下,各区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

市教委基教一处处长魏旭斌告诉记者,2015年以来,市教委大力推进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已建成4个市级学工学农基地,开发200多门课程,与学校学科课程实现有机整合;700多家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中,120多家涉及劳动教育,为北京市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重要支撑。“新的劳动样态不断出现,教育部门要据此关注、开发相对应的劳动课程。”

【官方表态】

整体打造北京市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

从今年秋季学期起,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三科率先在北京、天津等6省市高一年级投入使用,此次高中统编三科教材均体现了劳动教育要求,并按照学科特点不同有所侧重。

在9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的《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里,“加强劳动教育”写入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的十二项战略任务。战略任务的第一项赫然写明“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劳动和实践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12月3日,北京市教育部门举行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专门会议,全面总结本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经验,交流研讨实施中的重点问题,加强理论政策指导,并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市教委副巡视员冯洪荣表示,北京市历来重视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已逐渐形成劳动教育特色。下一步,本市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即将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抓紧研制北京市的实施意见,更加系统设计、整体规划北京市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推动北京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取得新发展。

【专家点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公民与道德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长檀传宝:

劳动教育观念与实践应与时俱进

劳动与“劳动技术教育”“通用技术教育”等概念相关。“劳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即确立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等)和养成劳动素养(有一定劳动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等)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在养成良好劳动素养(狭义)方面,劳动教育要特别强调:促进学生具备一定劳动知识与技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发展学习者创造性劳动的潜质,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创造性劳动者;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成为“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的有尊严、有教养的现代公民。

劳动教育不等于一般性的活动、实践等,要义在于通过劳动培育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人格。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应当是劳动价值观的培育,包括但不等于体力劳动锻炼。在当前形势下劳动教育应当大力倡导,但要落到实处,其观念与实践都应当与时俱进。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