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本市以调结构、促转型、强创新为动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从数据上看,2012年—2018年,全市GDP年均增长7.16%,2018年人均GDP超过14万元人民币、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每人24.4万元,均居全国第一;能耗下降率预计连续13年超额完成国家考核任务,能效水平居全国31个省区市首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服务业占比达81%。在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基础上,首都经济发展实现运行平稳、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质量提升。近日,北京市发改委召开“北京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媒体解读会,从以下七大方面介绍了2019年北京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关键词:疏整促
今年增绿1400余公顷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林恩全介绍,本市注重疏解整治与优化提升相衔接,通过持续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系统提升城市建设和发展品质。集中开展中心城区重点区域整治提升,加大故宫周边、什刹海地区、天坛周边等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推进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环境景观提升,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任务基本完成,府学胡同等一批文明街巷连片亮相。
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设定1600公顷拆后土地“留白增绿”目标,2018年完成1683公顷,今年已完成增绿1452.16公顷,建成13处城市森林、60个口袋公园。此外,加快优化公共服务布局,北京城市学院顺义校区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完善便民服务设施,精准补齐便民服务网点,截至目前全市建设提升7类基本便民网点3929个。
积极利用腾退空间引入高端要素,促进产业升级。比如,动物园批发市场转型为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以前4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容纳了9万多从业人员,每年贡献税收仅5000万元左右,一年来中移金科、建信金服等60余家重点企业入驻金科新区,年收入近千亿元。
关键词:创新
发布实施“科创30条”
本市创新制度越来越活。今年发布实施“科创30条”。依托冬奥会、世园会、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重大活动重点工程,推出一批重大应用场景建设项目。在人才方面,新增怀柔科学城、顺义临空经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通州环球影城4个国际人才社区,全市国际人才社区试点区域扩至8个。
创新生态越来越好。最新的独角兽榜单中,北京82家企业入选,占全国四成。创新空间越来越广。中关村科学城加强一区多园产业布局统筹,智造大街建成全国首个覆盖全产业链条的创新型生态链社区。怀柔科学城注重“突破”,第一批5个交叉平台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雁栖国际社区等项目加快建设。未来科学城和亦庄新城规划面积分别增加至170.6平方公里和225平方公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注重“转化”,13家产业中试基地挂牌运营。
关键词:供给侧
实施“10+3”高精尖产业发展系列政策
本市统筹实施“10+3”高精尖产业发展系列政策。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围绕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强政策创新。生物医药方面,从“原始创新-产业培育-医药协同”三个方面,加大对医药健康产业支持力度,做实细分行业,发布促进药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政策。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实施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成立5G研究院和5G产业基金,年底前五环内5G基站实现连续覆盖,首款工业5G通信商用芯片完成投片。人工智能方面,发布“人工智能十五条”等一揽子政策。
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近五年服务业占全市经济比重逐步上升,2016年比重首次超八成,2018年达81%,服务业增速保持稳定有力支撑了首都经济平稳增长。前三季度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三大优势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合计达68.6%。
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
年底前编完第二批美丽乡村规划
本市实施一批重点区域行动计划。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遴选152个村开展“百村示范”工作,预计年底前编制完成第二批1300多个美丽乡村村庄规划。“一户一策”精准帮扶低收入农户,前三季度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万元、增长18.1%。一批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建设,比如平谷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正在积极推进以生物种业为主的现代养殖业发展。
城南地区对首都城市功能支撑作用逐渐凸显,以南海子公园等为代表的一批城市森林公园逐步对外开放,绿化品质全面提升,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城南院区为代表的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开工建设,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将持续提升。高精尖产业加快布局,北京融资担保投资集团等一批金融企业入驻丽泽商务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综保区和自贸片区规划建设工作正在同步开展,国家购物小镇、国际会展中心等项目加紧谋划。此外,城乡结合部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第一批“一绿”地区城市化试点收官,累计拆迁腾退建筑面积448万平方米,实施绿化470公顷。
关键词:生态环境
第二个污水治理行动计划收官
林恩全介绍,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今年本市下大气力、综合施策,强化对移动污染源进行治理,实施国Ⅲ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在全市域限行等政策,淘汰国Ⅲ标准重型柴油车3.85万辆,推广纯电动汽车29.56万辆。
在水环境方面,今年第二个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经过两轮三年行动,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在垃圾分类处理方面,强化垃圾分类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修订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制定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生活垃圾示范片区创建率达60%。
此外,高质量实施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基本形成以“郊区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一道绿隔地区郊野公园、中心城休闲森林公园”为骨干的城市森林公园体系,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38.6%提高到2018年的43.5%,今年已完成造林绿化23.79万亩。2018年出台了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实施意见,加大市级转移支付力度,建立结对区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关键词:营商环境
企业开办全面进入“1”时代
本市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持续加大。企业开办全面进入“1”时代、企业可一次性领取营业执照、公章和发票。建立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一站通”服务系统,建筑许可办理时间和环节分别压缩了32%、18%,“三零”服务扩展到全部市政领域。截至10月底市区两级共为1210家企业送出“服务包”,解决各类问题3120个,12345市民热线企业服务功能正式上线运行。
另外,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加快推进。177项试点任务已实施110项,制定实施科技、互联网信息8个重点领域开放改革三年行动计划。金融业扩大开放取得新进展,境内有限合伙人境外投资试点获批。
关键词:民生
提高补贴标准惠及超200万职工
本市就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大稳岗就业支持力度,提高稳岗补贴、用人单位岗位补贴标准,共惠及职工超过200万人。1-10月新增就业32万人、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分别保持在1.5%以内和4%左右的低位。个税改革和社会保障待遇标准调整有效带动居民收入增长1.4个百分点,1-9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7%、明显快于经济增速。
公共服务短板精准补齐。落实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预计全年新增幼儿园学位3万余个,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增100所集团覆盖学校。院前医疗急救效率明显提升,急救呼叫满足率达到93%。实施养老服务补贴津贴管理办法、惠及老年人75万多名,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覆盖率超过95%。
社会治理更加精细。持续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和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诉即办”工作机制。1-10月12345市民服务热线响应率始终保持在100%,群众满意率从年初的64.61%上升到85.39%。改革街道社区管理体制,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推动街道办事处条例立法,街巷长制、小巷管家在全市普遍推开。深化“回天有我”社会服务,积极探索超大型社区治理新模式。
□本报记者 盛丽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