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社会纪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佛峪口村有个“陈书记”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9年1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佛峪口村有个“陈书记”

 

“陈书记,您能不能再续任村第一书记?”村民们恳求的眼光,让他下定决心再续任一次。

村民口中的“陈书记”,名叫陈义东,今年49岁,来自延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目前在延庆区张山营镇佛峪口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

从不顾生命危险的维权干部到自费拍摄延庆区抗战故事的摄影人,再到为民解忧的村第一书记,陈义东有着多重身份,但每一个身份他都竭尽所能地付出。虽然过程艰难,于他而言,只要是看到老百姓满意的笑脸,那就是他最大的欣慰。

一个月走访全村62家低收入户

2016年12月,陈义东肩负着使命和任务,来到了延庆区张山营镇佛峪口村任第一书记。

放下行李之后,陈义东第一时间向村书记了解村庄的基本情况,便开始“走街串巷”。他用一个月的时间,一户一户地走访,最后走遍了全村62户低收入家庭,白天上班不在家的,他就晚上去;工作日不在家的,他就周末去。没过两天,村民们就知道村里来了个“陈书记”。他用入职的第一个月了解了全村的村情村貌、乡风民俗以及百姓的欢喜与忧愁。

经过调查分析,陈义东发现佛峪口村奔向全面小康路上存在一些问题:村庄果园产量低、果品销路难;村民的某些诉求得不到重视,影响村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面对这些问题和考验,陈义东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我要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去解决这些困难。”陈义东说。

进果园帮果农解决生产难题

佛峪口苹果,在延庆算是名声在外,但是近年来,果农缺少资金购买化肥,加之对果树种植知识欠缺、技术经验不足,导致果园产量下降。这些让人头疼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村民收入的提高,陈义东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样的现状。

说干就干,陈义东结合自身沟通协调能力强的特点,并针对各级部门对第一书记开展工作的支持政策,主动寻求上级支持。寒冬酷暑,他东奔西走,深入果园,调查研究撰写报告,为村里争取技术和资金,帮助果农解决了生产困难问题。 先后申请三个项目,一是果品品质提升,购买选果,定制自己包装箱共66万元,每个低收入家庭增收2400元。二是硬化果园田间路,为采摘乡村游打基础,共60万元。三是有机肥98万元,每户增收7500元。

为了提升果品品质,陈义东还多次邀请果树站专家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向低收入户传授果树冬剪、疏果、病虫害防、夏季管理等果品种植知识及技术经验。

“陈书记您尝一下我的苹果。”“陈书记,您能帮我卖苹果吗?这是陈义东和村民们交谈时,村民们说得最多的话。为了解决苹果销路的问题,陈义东通过媒体把佛峪口村苹果在延庆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等各大媒体进行宣传,共计播出20余次。同时又借助一村一企帮扶,组织合作社在村里收购苹果4万斤,用第一书记经费3.5万元制作苹果包装箱5千个,支持合作社发展,开启产业发展新征程。

让陈义东印象深刻的是,去年为了帮村里销售苹果,他开车拉苹果的车晚上12点才进市区,卸完苹果回家已经是凌晨3点多了。

带调解队进村排忧解难

为了村庄的和谐平安,陈义东一刻也不曾停歇,刚刚解决了苹果的问题,他就又开始带着妇女调解队,为百姓排忧解难。

从前,村里有很多老年人成千上万元地购买保健品。为了不让村里老人被骗,入村以来,陈义东发挥职业特点,在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联欢会、微信群等不同场合不同形式,多次开展消费教育,提示村民小病去药店,大病去医院,不买保健品和保健器械,不花冤枉钱,不购买高回报的理财产品等消费常识。为增强村民维权意识。同时陈义东注重培养村里自己消费教育宣传员和调解员,现在已经把巾帼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培养成敢宣传、会宣传、敢调解、会调解的行家里手,不再像过去遇事往外推。

一次,志愿队的焦秀兰听说一村民要花一万八买保健床垫,便主动劝说,阻止购买,但该村民仍一意孤行。焦秀兰紧急联系陈义东和巾帼志愿服务队其他成员一起到该村民家做工作,成功地避免了村民上当受骗,并教育了其他村民。

陈义东带着妇女调解队与党员志愿服务队,每天奔走于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及时发现并消除风险隐患,为村民百姓排忧解难。先后处理了一起积怨九年的宅基地纠纷案、两起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一起经过5次调解未果的家庭纠纷案,大大地促进了邻里和睦、村庄和谐,为村民的生活营造了一个温暖、安定、幸福的环境。

在担任第一书记的三年里,陈义东不仅把百姓的民生大计放在眼里,更把群众的喜怒哀乐装在了心里。通过他的不懈努力,佛峪口村实现了跃进式发展,低收入户全部脱低,村庄产业不断巩固提升,村容村貌发生显著改善,村民百姓也彻底将“陈书记”当作了自家人。

2019年,陈义东还为果农销售苹果5万多斤,极大缓解卖果难。值得一提的是,陈义东帮忙销售的收购价高于延庆其它产区,让邻村果农羡慕。现在周边几个村都知道有个“陈书记”是个销售高手

“继任村第一书记后,我计划将村里的苹果品牌打出去。”陈义东说。

□本报记者 马超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